楊簡都是直接拒絕,他怎麼可能賣出去。
這兩個係列隻要稍微用點心去處理,賺多少不知道,但是賺錢是肯定的。
而且楊簡也怕中影像前世一樣找陸串來拍,這不就是膈應嗎?
這一世的《九層妖塔》注重敘事邏輯,明確主線目標,強化角色動機,刪減冗餘支線;統一類型基調,明確奇幻路徑並深耕設定細節,避免了大雜燴。
還深化人物弧光,保留原著角色特質,情感線需鋪墊也很自然;也專門設計了怪獸行為規則與人類的反擊策略,提升對決智慧感,一切的行為動作都是服務於敘事。
在審查的框架下保留“探秘”精髓,平衡創新與原著。
對於原著黨和沒有看過小說的影迷都非常友好。
......
假期開始,楊簡一家又全家出動,大人們帶著四個小朋友去了川省。
小朋友們沒見過大熊貓,在電視上看到以後,就一直心心念的想要近距離去看看大熊貓。
正好趁著假期,就帶他們去看一看。
由於時間的關係,他們也沒有去天眼慈善基金援建的臥龍中華大熊貓苑,而是就近去了成都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08年的時候,距離地震震中不到20公裡的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天眼慈善基金先後向當地捐出了5億餘的援助資金,其餘剩下的9億資金好像是由香江那邊承擔,楊簡並沒有過多的去關注。
那邊好幾個熊貓基地都是以天眼慈善基金命名的。
實際上,從08年地震開始,到後期的捐助,楊簡以他全家人的名義,包括柳亦妃在內,累計向川省捐出的資金不少於15億rb。
這還是在天眼慈善基金在災後的重心轉向了助學扶貧捐助,包括資助貧困學生、偏遠地區學校捐贈,以及改善偏遠地區上學道路困難的問題。
華夏近些年雖然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但是還是有些偏遠地區的經濟十分落後。
滇省的一些地區,孩子們上學要翻越一座座數百米甚至上千米高的大山。
他們上學路有三種選擇,一種是繞行十幾公裡的馬道,也就是以前的茶馬古道,走路至少三小時;另一種方式就是直接攀爬峽穀,需要兩個多小時,有個村子的孩子們上學途中有一段被稱為“壁虎路”的陡崖,孩子們必須抓著繩子、踩著石坎往上爬;第三條是一段二百米高的懸崖“天路”,連成年人走起來都心驚膽戰,何況一群十歲左右的小孩子。
包括川省、貴省在內,很多地方的孩子們需要攀爬被稱為“天梯”的陡峭山路,有的還需要渡過沒有橋的河流,有的地區的孩子要靠溜索橫渡江麵。
這些路途不僅耗時長,更存在巨大安全隱患。
楊簡曾看到過一組數據,很讓人震驚。
山區孩子的上學時間平均比城市孩子長三倍。
因為上學路途遙遠和危險,山區小學的輟學率是城市的5倍甚至更多。
有調查發現,許多山區孩子輟學的主要原因不是學習困難,而是上學路太遠太危險,特彆是到了冬季或雨季。
這種上學條件的巨大差距,實際上是城鄉教育不平等的一個縮影。
城市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完善的體育設施和充足的師資力量,而山區學校則常常麵臨教師短缺、設備簡陋的問題。
更糟糕的是,因為道路條件太差,很多山區孩子甚至無法定期到校上課。
那麼就會有人問:為什麼不把學校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呢?
這個問題問出來簡單,聽起來也非常簡單,但實際的情況卻很複雜。
首先是地理和人口分布的問題。
華夏的山區地形複雜,人口分布極為分散。
就像楊簡老家一樣,一個小寨子可能隻有十幾二十戶人家、十幾名學生,像楊簡老家因為是在省會下麵,所以情況還算好,每個小寨子距離都不算遠。
但是,在偏遠的山區,各個寨子可能是分布在方圓幾十平方公裡的範圍內。
如果集中建校,很多孩子需要走更遠的路,或者住校。
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太小,不適合離家太遠。
其次是成本和實用性。
建設寄宿學校需要宿舍、食堂等設施,維護運營成本高。
更重要的是,許多山區家庭依靠農業和畜牧業為生,孩子們在家時也需要幫忙照顧家畜或者乾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如果長期住校,不僅會給家庭帶來經濟負擔,還會影響家庭生產生活。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涉及到當地的文化傳承。
在西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大人們希望孩子在本民族環境中成長,學習母語和傳統文化。如果將孩子送到遠離家鄉的中心學校,可能會影響民族語言和文化的傳承。
因此,在很多情況下,改善上學路比搬遷學校更符合實際需求。
儘管國家一直在儘力改善當地的情況,但國家大了,很多事情還不能一蹴而就,有些方麵還不能完全顧及到。
楊簡沒辦法去幫助當地發展經濟,但是他能力所能及的去改善孩子們上學道路的條件。
所以天眼慈善基金每年都會拿出至少15億的資金去解決西南地區孩子們上學困難和食宿的問題。
同時還會拿出一部分資金給到偏遠地區的學校,專門給到學校老師和支教老師用作補貼。
還有不少於5個億的資金會對西北地區進行捐助。
未來還會繼續增加,有了那個平台和統子答應幫他做的兩件事,就算還差一個影帝,那都不是事。
楊簡已經默認他得到影帝了,o(n_n)o哈哈~
就算他馬上破產,他都不會缺錢。
天眼慈善基金這些做了那麼多事情,所以這麼些年,彆看楊簡和柳亦妃的身家在暴增,但是卻沒有多少人去酸他們,也有這方麵的原因。
楊簡雖然從來不主動去宣傳他做了哪些慈善,但也不反對媒體報道天眼慈善基金做的哪些事情。
最重要的是,天眼慈善基金不會對外募集捐款,最多就是楊簡的朋友們時不時的會向天眼慈善基金捐錢,比如小馬哥就捐了不少錢。
天眼慈善基金自從成立以後做的很多事情,官媒和當地的媒體都會進行報道,所以大家也也知道楊簡是在是在實實在在的做事情,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樣做的都是一些虛頭巴腦的事情。
所以誰會去罵他呢?就算有少部分的人陰陽怪氣的說楊簡有那麼多錢,為什麼不多捐一點?
每每這個時候總會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幫楊簡說話。
當然,楊簡也不是衝著彆人幫他說好話才去做這些的,他隻是覺得他有能力做,就去做了。
實在是掙錢太輕鬆咧,而且是越來越輕鬆,嘿嘿~
......
當楊簡一家抵達熊貓基地買票的時候,竟然被告知他們不用付錢,可以免費參觀。
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他們一家人來川省熊貓基地遊覽,全都免費。
而且免費的不僅僅是熊貓基地,是川省所有的旅遊區。
雖然他楊首富不在意那三瓜倆棗的小錢,但是這種感覺就讓人很得勁。
就算他做慈善不是為了讓彆人記他好,可能被人記著,總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不是嗎?
在遊覽的過程中,熊貓基地還派專人為楊簡他們講解。
小朋友們近距離接觸大熊貓時,常被它們憨態可掬的模樣深深吸引。
圓滾滾的身體裹著黑白相間的絨毛,像穿著蓬鬆的棉襖,走起路來內八字的步伐搖搖晃晃,活像個滾動的大毛球。
當熊貓用前爪抱著竹子大快朵頤時,小朋友們會驚奇地發現它們撕竹皮的動作像極了人類剝甘蔗,咀嚼時腮幫子一鼓一鼓的,還會發出“哢嚓哢嚓”的清脆聲響。
玻璃展館前總擠滿興奮的小臉,有的孩子發現熊貓黑眼圈下的眼珠滴溜溜轉,突然歪頭與人對視的呆萌表情,惹得大家咯咯直笑。
看到幼崽在樹上翻滾打鬨,或是成年熊貓為爭搶玩具像三個大毛球滾作一團時,小朋友們總會激動地拍手歡呼。
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是熊貓四腳朝天酣睡的模樣,肚皮隨著呼吸起伏,偶爾還用小爪子撓撓圓鼓鼓的肚子,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
當飼養員抱著粉紅色的熊貓幼崽出現時,小朋友們會睜大眼睛發出“哇”的驚歎——這個像小老鼠般的生命,與成年熊貓截然不同。
要是再近一些,還能聞到熊貓身上淡淡的竹葉清香,這是專屬國寶的奇妙氣息。
最後,楊簡他們還得到了近距離擁抱大熊貓的機會,這讓四個小朋友開心不已。
一行人換好了防護服,做好防護措施,又進行消毒以後,來到了滿是7、8個月大的大熊貓寶寶的房間。
“爸爸,媽媽,你們看,我摸到大熊貓啦!”平平在工作人員的鼓勵下,小心翼翼的摸了一下。
摸到熊貓的平平小臉頓時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眼睛裡滿是驚奇。
緊接著,承承、安安和樂樂也伸手摸了摸,也是露出了和平平一樣的同款表情,這實在是太讓人開心了。
實際上,這也是楊簡他們這些大人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接觸大熊貓,感覺也非常奇特。
看完熊貓寶寶,工作人員又帶領楊簡一家到了一個封閉的戶外院子裡。
這裡的熊貓大概是1歲左右,看上去更是憨態可掬,又沒有什麼攻擊性。
這種能rua國寶的機會,怎麼說呢,手感特彆好,感覺也特彆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