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話題自然圍繞著電影和拍攝。
朱雅聞啃著羊肉,感慨道:“簡子,我是真服了你了。拍個戲,真跑到這種地方來吃沙子,還要被大風刮。我算是對外媒給你起的那個‘實拍狂魔’的外號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了。”
楊簡笑道:“實拍的好處等你明天體驗過後你就明白了。和在攝影棚裡不一樣,你在這裡能真的理解孤獨、理解絕望、理解求生欲。表演需要土壤,這裡就是最好的土壤。”
演技癡漢張亦點頭表示讚同:“環境確實能直接給表演賦能。今天下午走進返回艙,那種密閉感和科技感立刻就來了。”
倪霓也說:“而且大家一起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同吃同住,更容易培養出團隊感和默契,就像真的在執行一次太空任務一樣。”
周易圍話不多,但同樣作為演技癡漢,他補充了一句:“壓力也是真大,怕演不好,對不起這環境,也對不起簡子這份實拍的苦心。”
柳亦妃笑著安慰:“放心吧,你們的能力都沒問題。關鍵是放鬆,相信對手,也相信自己。而且你們還不了解小剪子嗎?他能選擇你們,就是相信你們的能力。”
一旁的四個小朋友瘋玩了一天,現在則是轉專心埋頭乾飯,也隻有在聽到柳亦妃提到“小剪子”的時候,他們才會抬頭看向楊簡,還會露出一個發現了大秘密的會心笑容,然後繼續埋頭乾飯。
楊簡他們這群人裡麵,大多是北電的,就連郭番的研究生都是在北電讀的,所以大家聊著聊著,又聊起了北電的趣事,聊起了行業的變化,聊起了各自對角色的理解。
餐廳裡充滿了歡聲笑語,下午的緊張感似乎都融化在了這溫馨的團體氛圍裡。
四個小朋友、尤其是平平安安和樂樂三個年紀比較小的,時不時冒出幾句童言童語,引得一群叔叔伯伯和阿姨們樂不可支、開懷大笑,氣氛就更加輕鬆愉快了。
翌日,風暴戲的拍攝日正式到來。
片場的氣氛從清晨開始就繃得緊緊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提前就位,反複檢查設備的安全性。鼓風機、揚沙機、3d攝像機、燈光、威亞裝置……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楊簡、柳亦妃、張亦、倪霓、朱雅聞、周易圍等人早早開始化妝做造型。他們的戲服是功能性的艙外宇航服和艙內壓力服,穿脫相對複雜笨重。
特效化妝師還在他們臉上、衣服上精心製作出沙塵暴侵襲後的汙漬和磨損痕跡。
楊簡的妝效最重,他需要表現出在風暴中掙紮、被擊倒、被沙掩埋的極度狼狽和窒息感。
拍攝前,楊簡再次召集所有演員、特效團隊以及幕後團隊,進行了最後一次走位和應急預案的確認。
“安全第一!一旦覺得不適,或者聽到口令,立刻做出規定手勢,我們會馬上停止!”楊簡的聲音透過簡易的擴音器傳出,異常嚴肅。
所有人都鄭重地點頭。
首先拍攝的是風暴來臨前,他家還不知道風暴即將到來的那種在放鬆狀態下的工作畫麵。
主要是為了營造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好了,我們先拍輕鬆的鏡頭。記住,大家的對話中要透露出那種輕鬆的氛圍,不要一板一眼的。”
“明白!”
“好了,各部門準備,我們準備開始。”
隨著楊簡的一聲令下,劇組高速運轉起來。
整個上午都在拍風暴來臨前的戲份。
機組人員緊急撤離火星表麵的鏡頭,演員們需要表現出突然接到預警後的緊張、有序和急迫。柳亦妃作為指揮官,在“基地”內通過通訊器調度,她的聲音必須冷靜、果斷,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感,儘管內心同樣焦急萬分。
這條拍了幾遍,主要調整節奏和調度,很快就通過了。
真正的挑戰來自於戶外風暴的戲份,這場戲自然不能是白天拍攝,要體現風暴那種遮天蔽日的緊張感,就需要在夜晚拍攝,這無異又給拍攝增加了難度。
實景拍攝就是這點不方便,這要是在攝影棚,任何時候都能拍。
不過有得有失吧,為了給觀眾極致的真實感,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劇組下午沒有進行拍攝,主要是也是光線不適合其他戲份。
傍晚,吃過晚飯。
當最後一抹夕陽沉入祁連山脈的輪廓之下,整個基地開始經曆一天中最具超現實感的轉變。這裡沒有華燈初上的都市喧囂,隻有人類造物與浩瀚宇宙的無聲對話。
日落後的西北戈壁,天空並不會立刻陷入漆黑。
一直到晚上九點左右,西方的天際仍殘留著深藍色的漸變光帶,與東方逐漸深邃的夜空形成微妙對比。
這段時間被稱為隔壁特有的“藍色時刻”,基地的輪廓在這片冷調光暈中顯得格外清晰而孤獨。
完全入夜後,整個火星基地展現出與白晝截然不同的風貌,變得更為忙碌和緊張起來。
鼓風機和揚沙機開始啟動,低沉的轟鳴聲響起。最初隻是微風,逐漸加大力度。巨大的風扇葉片攪動著空氣,揚沙機噴出大量的紅色沙塵同樣是特製的、對人體無害的環保材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演員們就位,楊簡、柳亦妃等機組成員穿著厚重的宇航服,戴著特製的宇航頭盔,等待著口令。
“5..4..3...2...1!開始!”
瞬間,狂風大作!紅色的沙塵被猛烈地卷起,遮天蔽日,能見度急劇下降。
機組成員們從基地氣閘艙出來的一瞬間,強大的風力吹得人幾乎站立不穩,需要用力蹬住地麵才能勉強移動。
沉重的宇航服更是加大了行動難度。
沙粒密集地打在宇航服和宇航頭盔上,發出劈裡啪啦的聲響,即使隔著頭盔麵罩,也能感受到那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飾演飛船駕駛員的周易圍則是在飛船內部與柳亦妃飾演的指揮官率領的機組進行著緊張的對話。
由於風暴太大,使得飛船出現了傾斜。
楊簡飾演的馬克被風暴吹飛的通訊天線碎片撞飛。這組鏡頭會單獨進行拍攝。
“馬克!!”
後期剪輯的時候,會把周易圍在飛船駕駛艙裡的鏡頭剪輯進來,主要是儀表檢測到馬克的宇航服破損、信號消失。
“出什麼事了?”
“他被擊中了!”
柳亦妃飾演的指揮官梅麗立馬呼叫:“馬克,報告情況!”
“在我們失去無線信號前,他的解壓警報就響了。”
在火星,宇航服的解壓警報響了意味著宇航服破損,先不管壓強差所帶來的危險,光是缺氧就能讓宇航員窒息而亡。
同伴們試圖尋找馬克,但是在風暴中,又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他們也缺乏照明裝備,隻能憑借宇航服上定位係統來尋找。
“你最後一次是在哪裡看到他的?”倪霓飾演的係統操作員陳曉薇試圖找到馬克的方位。
朱雅聞飾演的化學家頂著風大聲呼喊,“他太空服上的生命訊號呢?”
“他掉線了!馬克完全失去了信號!”
“李星!”梅麗在通訊設備裡呼叫張亦飾演的醫療官。
“在!”
“在解壓情況下他能活多久?”
“不超過一分鐘!”李星的語氣很冷靜,但卻帶著一股對夥伴無法生還的絕望。
與此同時,柳亦妃飾演的隊長收到駕駛員田野的彙報,“隊長,飛船傾斜水平達到10.5度了,傾斜過度......達到11度!”
飛船的傾斜度達到12度以上,就無法起飛,到時候整個機組的人員都會麵臨巨大的危險。
“收到!”梅麗隊長當即做出了決定,她讓隊員前往飛船,她則是獨自去尋找馬克。
表演完全不需要刻意誇張,真實的物理環境給了他們最直接的反應。大家臉上那種失去夥伴的痛苦表情,就是真實環境下的真實反應。
“哢!”郭番的聲音通過對講機傳來,“大家都沒事吧?!”
現場的燈光亮起,亮如白晝。
工作人員們立刻上前。詢問演員們的狀態。
“沒事!”楊簡喘著粗氣,擺了擺手。
他來到監視器前查看回放,柳亦妃、倪霓、張亦他們也圍了過來。
“感覺對了!就是這樣!不過還可以更好,再來!”看完剛剛拍的那組鏡頭,楊簡拍板道。
大家也認為剛剛那一條不是最好的狀態,還能更好,商量著一會兒某個動作某個表情該怎麼去做,或者某段台詞的節奏該怎麼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