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九章 風流倜儻陳子龍_學名張好古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學名張好古 > 第四四九章 風流倜儻陳子龍

第四四九章 風流倜儻陳子龍(1 / 1)

崇禎八年的春天,柳如是和陳子龍有了一段短暫的同居時光。他們一同居住在南樓,這段時間裡,兩人不僅在情感上更加親密,還在文學創作上進行了深入的合作。他們共同編訂了《幽蘭草》,並對傳統的詞牌《踏莎行》進行了創新,將其改編成了男女對答的形式,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唱和體例。

夏,陳子龍正妻張氏攜家族長輩強行介入,迫使柳如是搬離南樓。分離後,陳子龍在《江城子·病起春儘》中以"曉雲空"柳如是彆名阿雲)隱喻思念,而柳如是《金明池·詠寒柳》中"待約個梅魂"則暗指未能兌現的婚約。值得注意的是,這段關係終結後仍在文人圈引發餘波:崇禎十年,李雯書信提及江南士林仍在議論陳柳往事,反映出名士與歌妓交往引發的持久社會爭議。

柳如是最後嫁給了錢謙益,這是大家都熟悉的。可以說是同時期的巔峰人物,先後嫁過兩個大學士,也就是所謂宰相級的人物。

閒話說過,再回到正題。

陳子龍此番前來,正是受了柳如是的委托,想要詢問方以智是否能夠幫忙找到一個合適的好地方。陳子龍深知,好地方往往都被官府所掌控,這似乎是自古以來的慣例。

當陳子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道出後,方以智嘴角微揚,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他的目光緩緩轉向了張好古,似乎對張好古的反應早已了然於心。

畢竟,方以智心裡清楚,這種事情對於張好古來說,幾乎是沒有拒絕的理由。更何況,這並不是什麼違背原則的事情。

張好古和陳子龍之間的私人交情相當不錯。陳子龍對徐光啟更是執弟子之禮,在京城時,他時常前往探望徐老。雖然徐光啟並未公開收陳子龍為弟子,但在日常相處中,徐光啟也會傳授一些學問給陳子龍,尤其是在農學方麵,陳子龍更是深得徐光啟的真傳。

當然,陳子龍此舉或許也有一些私心,想要借此攀附權貴。然而,徐光啟並未給予陳子龍太多實際的利益,反而是陳子龍經常購買禮物去看望徐老。

值得一提的是,陳子龍和徐光啟還是同鄉,兩人的家鄉距離並不遙遠。陳子龍為人豪爽仗義,在朋友圈中頗受好評。

此外,陳子龍還曾協助張好古編纂《崇禎字典》。儘管陳子龍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名利,但不可否認的是,張好古確實欠他一個人情。畢竟,在最初的時候,陳子龍可是全心全意地幫助張好古,誰能預料到日後會發生什麼呢?單就那份熱情而言,張好古自然也願意與陳子龍結交。

更何況,張好古對陳子龍的一生了如指掌。陳子龍最終選擇投河自儘,這無疑是給眾多士大夫們一記響亮的耳光。無論人們如何評價他的行為,是愚忠也好,是民族脊梁也罷,陳子龍在民族大義麵前的表現都是值得人們推崇的。

陳子龍作為明末清初這個特殊曆史時期的複雜人物,其人格特質可以從矛盾性和時代性的角度進行重新解讀。而站在張好古的立場來看,陳子龍的形象無疑更加立體和豐滿。

陳子龍,這位通過科舉考試踏入仕途的士大夫,內心懷揣著“致君堯舜”的儒家理想,渴望能夠輔佐君主,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然而,他卻深陷晚明黨爭的旋渦之中,無法自拔。

在任職紹興推官期間,陳子龍目睹了官場的種種積弊,決心進行改革。他勇敢地挑戰那些既得利益集團,試圖打破舊有的體製,推行新的政策。然而,他的努力卻遭到了強烈的抵製和排擠。那些權貴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特權,對陳子龍的改革舉措進行了無情的打壓。

這種政治理想與官場現實之間的衝突,讓陳子龍感到無比的痛苦和無奈。他逐漸認識到,在這樣的環境下,僅憑一己之力很難實現自己的抱負。最終,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一條極端的道路——武裝抗清。

陳子龍與名妓柳如是的戀情,更是展現了他反傳統的一麵。他們公然同居,毫不顧忌社會的輿論和道德規範。陳子龍還資助柳如是出版女性著作,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無疑是對士大夫階層倫理底線的一種挑戰。

然而,儘管陳子龍有著如此前衛的思想和行為,他最終還是無法擺脫時代的局限。麵對社會的壓力,他不得不與柳如是分手,這也折射出個人情感在時代局限下的妥協性。

陳子龍在文學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他開創了雲間詞派,對詞風進行了革新。然而,在他的文學理論中,仍然嚴格遵循著“詩教”的傳統。他認為文學應該具有教化的功能,要符合儒家的道德規範。

在編纂《皇明經世文編》時,陳子龍的這種文化守成與有限開放的特質表現得尤為明顯。他既收錄了徐光啟等改革派的西學文章,展示了對新知識的一定接納,同時又堅決排斥李贄的“異端”思想,堅守著傳統的文化觀念。

陳子龍的一生充滿了矛盾和掙紮,他的經曆和思想反映了明清時期社會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他既是一個有著遠大理想的儒家士大夫,又是一個敢於挑戰傳統的叛逆者;既是一個文學創新者,又是一個文化守成者。這種矛盾使他成為了研究明清性彆觀念轉型的典型個案,為我們深入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投水自儘常被簡化為"忠君"符號,實則包含更複雜的心理動因:既有對漢族文化淪亡的絕望,也隱含知識分子在政權更迭中身份認同的困境。同時期錢謙益等降清文人的存在,更凸顯其選擇的曆史偶然性。

(另外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徐光啟去世時,家人都在上海,而當時陳子龍正在北京,徐光啟正是陳子龍含殮的,這是真實的曆史。張好古是小說人物,各位彆當真。)

喜歡學名張好古請大家收藏:()學名張好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 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