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在被喚醒了那股熟悉的鄉土情結後,忽然察覺出來這電影拍攝的鏡頭有些奇怪的許鑫詫異的問道。
於珍搖搖頭:
“不是,是電影。隻不過裡麵的人百分之……嗯,八十吧,都是非專業演員。你先看,我先把餃子包了,你主要看故事,看完咱們在聊,看能不能給你什麼靈感。”
“……好。”
許鑫點點頭,目光跟隨著攝影機那有些紀錄片形式拍攝的角度,一點點的從外麵的礦場,跟進了黑暗的盲井……
盲井這東西他很熟悉。
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
按照老爸的話來講,咱們這些人都是靠這個起家的。
知道地下有煤,那就打井,然後下去挖。
不講究什麼技術,也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就最簡單,最直白的一種挖煤方式。
找到煤了,向下挖。
什麼叫生產安全之類的就當白給,挖就行。
然後遇到挖不動的地方,就用炸藥進行爆破,然後繼續派人下去挖。
簡單、粗暴,可卻幫不知道多少小煤窯的老板積攢了第一桶金。
許鑫家也可以說是小煤窯起家的,不過也不能這麼說……隻能說神木的煤太好了,優質煤的存儲量看著都讓人眼紅。
而當時的許大強在發現了煤後,也開始乾起了小煤窯。
你要說老爸的心腸到底狠不狠,那許鑫是不知道的。但你要說老爸的命好不好,那許鑫隻能說是真好。
發現了煤的時候,許大強已經靠攪拌站積攢了一筆財富。然後就想弄煤窯……其實那是那個年代特殊的產物。舉個例子,大煤礦的煤一塊錢一噸,而這一塊錢的煤還需要什麼各種煤票、路票,還得排隊,還得給一些關卡或者其他方麵的人上下打點。
其實很麻煩。
但要找小煤窯就不一樣了。
小煤窯的產量雖然不行,可卻能讓供需關係倒轉。
求著你來買煤,主動幫你打通關係,彆說老板了,司機來了都得好吃好喝的供著,讓人家幫忙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這也有煤。
反正這東西就是個人力成本,煤都是現成的,就是地裡白撿的錢。
於是,大煤礦一塊錢一噸,小煤礦就九毛,甚至八毛。
然後呢,手續還是“掛靠”的大煤礦的手續,而這八毛錢的煤礦裡,可能還有一毛到兩毛是給購買人的返點。
總之,大家有錢一起賺。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隻是摸了摸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