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李嬸沒有來麥場參加田馨的培訓。
柿子樹還給了劉爺爺,李嬸心裡肯定有氣。
沒過幾天,田馨聽說,劉爺爺把柿子摘下來專門給李嬸送去了一筐。
人與人啊,還真是不同!
這幾天田馨都在忙著教大家柿餅的製作方法。
經過了削皮——吊柿子——晾曬——捏心和收霜等工序,就可以拿去賣了。
這個過程很漫長,她帶著村民們忙活了差不多一個月。
首先是削皮,要把每一個柿子精選出來,不能有傷。選出來的柿子逐個削乾淨皮懸掛起來。
接下來是晾曬,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麻煩的工序,就是捏柿子。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哦,對,柿子要挑軟的捏!
在這個過程裡,是挑硬的捏,一共要捏三遍,時間持續10天左右。
每次間隔23天,就要把有硬心的地方捏一遍,保證柿子心成流體,口感才好!
等所有柿子都捏好了,晾曬也就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收存在缸裡——收霜。
這是比較講究的。
要將柿餅放在通風的地方,溫度要保持在10度左右,不能太濕也不能太乾。
太濕了容易發黴,太乾又會影響口感。
因此,田馨一再叮囑大家,不要嫌麻煩。要想賣個好價錢,在品質上一定要過關,她要打的是長期戰,將來要成為品牌的。
所以任何一個步驟都不能出問題,尤其是在剛開始製作的時候,一點都不能馬虎。
接下來就是找包裝廠設計包裝,把柿餅都分裝好,再貼上他們的商標,整個流程就忙活完了。
這也是之前田馨跟村民們承諾過得,要讓他們的柿餅走向景區,走向全國。
所以,這段時間,她除了帶領村民學習柿餅的製作技術之外,還乾了另一件更重要的大事。
那就是給商品申請專利保護和商標。
田馨找到田福順,和村委眾人商量之後,以村子的名義成立了他們的農產品公司,取名為“小灣村農產品業有限公司。”田馨做了公司的法人代表。
注冊的商標是“小灣村柿餅。”
這也是為了在銷售的過程中,避免和村民引起糾紛。村民們把柿餅統一賣給公司,由公司統一打包銷售。這樣一來,村民的收入有了保障,柿餅的銷售也有了正規渠道,後麵才能長期運營下去。
不光是柿餅,村裡的其他農產品也都可以用這種方式賣出去。
田馨的銷售策略都是去除中間商,直接賣到源頭市場,麵向消費者。她想自己趟出一條路,讓村民們獲得更高的利潤,把錢包都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