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人愛車,女人愛房。這大概和原始社會時候的分工有關係吧,這基因幾十萬年流傳下來的。
“那丁關的洋房錢付了後,還有那麼多呢?你們有想法嗎?”
看著猶豫思考的兩人,王永中還是決定自己說吧。
“我覺得還是以實業為主,金融市場不是長久之計。總是要回到實體來的。”
老爸是那個時候過來的人,對於工業有著執念的。
“對,金融股票什麼的太虛了,我感覺不太真實,還是實業好,但是怎麼弄呢。”
“老媽,你們的街道工廠是不是徹底乾不下去了。”
“對啊,上次被坑過之後,算是徹底完了。”
“那接下去怎麼弄,有方案嗎?現在對於街道工廠和鄉鎮企業的轉製好像開始加速了起來。”
“這個好像有聽說,但是我們那個破廠子沒什麼資產的,一些破設備,破廠房,地皮也不值錢啊。”
老媽的街道工廠說是工廠,其實就是個作坊。
工業縫紉機十幾台,鎖邊機等輔助機械七八台。
人不過三十,地不過三百。
純粹是當時回魔都知青太多,用來安排工作的權宜之計。
老媽原本也可以進十八廠工作的,但是把機會留給了彩南省邊境城市芒勒回來的大妹妹。
於是外婆提早退休大姨頂替去了十八廠。
老媽就暫時在家照顧老公和兒子,順便學做裁縫賺點外快。
隨著知青回來的越來越多,各地的街道成立了大量的街道企業,於是老媽憑著裁縫的手藝,進了這小作坊成為了專職的裁縫。
時代在發展,經過價格闖關、經濟過熱等不利因素,現在的作坊已經停產,領導都調走,但是剩下的女工都沒有了出路。
“老媽,你知道嗎?像你們廠甚至於很多國營廠都開始日子不好過了。下崗的情況越來越多,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可以承包你們的小作坊?”
看著老爸在深思,老媽疑惑的說道:
“有什麼用?承包了之後呢?不也是生產服裝?不也是賣不出去嗎?”
“老媽,你們以前兩頭在外,倉庫裡當時購買了許多進口的麵料和附件吧。”
“對的,那些料子啊,質量是真的好,就那純棉的料子來說,80支100支120支的都有。這質感好像絲綢一般,不要太舒服哦。還有還有,他們的羊毛精仿的料子,這個又柔軟又光滑,挺括的不得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