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底,靜海服飾的年終尾牙,在黃河路的一家裝修豪華,味道和服務都不錯的酒家舉行。
一共十桌,人不算多,車間的主管、辦公樓裡的文員、一些供應商的領導。
最主要的還有區裡和局裡的領導,當然這桌主要是王魯海作陪。
沒有電視劇裡演的那樣紙醉金迷,那樣的揮金如土。可能是沒有碰到真正的大佬吧。
簡簡單單的領導致辭,再就是傳統節目抽獎環節了。
一等獎10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9個、後麵都是陽光普照獎。
不要問為什麼一等獎是10個,問就是王魯海那桌有9個。
當然啦,就算是一等獎,獎品也不是特彆誇張。就是進口的助動車而已。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助動車開始風靡滬上。意大利的,美麗國的,都賣的非常好,價格也不便宜。
作為獎品正正好好,不至於太貴也不至於送不出手。
而知道自己不但公曆的年底,有雙薪,農曆的年底也有雙薪的這些員工們。
對於馬靜那是真的感恩戴德。在座的有一半都是,自家的親戚朋友和一些頭頭腦腦的關係戶。
但是來到靜海服飾半年了,發現這裡和以往的國營企業完全不一樣。
管理上來說,條理清晰,權責分明,沒有傳統的官腔和推諉。
簡潔和快速響應是這家私企管理上的標準。
而且從馬靜開始包括小老板,對於員工包括車間的職工,都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
要求所有做辦公室的管理人員,都要有服務意識。小老板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工廠的利潤都是靠工人一針一線的掙出來的,我們坐在體麵的辦公室裡,隻要做好兩件事,第一服務客戶,第二服務工人。我們可能是學曆高一點,出身好一點。但是我們不創造價值,生意是客戶給的,產品是工人生產的。我們中間的做好服務就好了。”
這樣的理念這幾個月來,越來越深入人心,整個廠子氛圍也是越來越好。
老爸和老媽都喝的不少,隻能由小老板負責送回家了。
領導們也有廠裡的司機安排一一送回家。
就這樣靜海服飾的第一次年終尾牙就熱熱鬨鬨的結束了。
總結這四個多月的成績,在紡織業倒閉下崗潮的襯托下。靜海服飾逆勢而,建立僅僅四個月就以上億美金的銷售額,和大幾千萬的人民幣的利潤,養活幾千員工,這樣的一份答卷無論在區裡還是市裡都是閃閃發光熠熠生輝的。
對於今後擴大生產和取得各種傾斜政策來說,變得比一般的私企要容易得多了。
但是這對於王魯海的仕途來說,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本身就身兼十八棉的常務副,還是市裡負責紡織業改製監管的負責人。
自己也是靜海服飾的兩個股東之一。太敏感了,職權方麵的重疊太多,存在利益輸送等隱患太大了。
元旦過後,局裡的領導和市裡的領導,都和王魯海談過了。
給出的方案,首先脫離具體的紡織業務範疇是肯定的,就是說紡織工業局的職務和十八棉的職務要卸任。第二靜海服飾所在區的職務也適合擔任,區維委員的工作也卸任。作為補償馬靜同誌作為市裡協商會議的委員。提一句,去年底,老媽就加入了九四學社的組織,這次進入協商會議算是實至名歸了。
但給予王魯海的職位安排就比較頭疼了。一個是年紀不大,副局的級彆說下小也不小了,而且人家沒有犯錯誤,成績還非常亮眼。今年春節從首都回來,在新的職位上乾的是非常好,幾乎以一己之力,把這個監察部門,從零開始一點一點的搭建起來,從製度從流程都是安排的明明白白。關鍵還拿出了一本工作手冊,手冊裡清清楚楚寫明白,該如何監管,量化了監管的條件,還有解決方法,和預警機製。這個就比較先進了,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出手監管,看什麼指標算是需要上報、紅線在哪,那些可以作為條件作為發展的代價,那先堅決不行。
特彆是預警機製,在哪個方麵量化達到了一定的指標之後,立刻啟動監察程序,插手叫停上報解決。
由此推廣到全國,給改製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