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的《貝加莫組曲》第三樂章《月光》,被譽為最有畫麵感的鋼琴曲。
整首曲子才六分鐘左右,就和一般的印象派一樣,曲子看似難度不高,但極其講究意境。
美麗的旋律暗示了對月光的印象,甚弱和弦的反複更加深了這一印象。接著速度輕快的琶音描寫了月光閃爍的皎潔色彩,仿佛置身於晴朗而幽靜的深夜氛圍之中。
在王永中的演繹下,讓人有種曲是流動的時空,畫是凝固的瞬景,曲中有畫,畫中有區的意境。
琴是老琴,音色算不上好,但音準極佳,聲音帶著一絲歲月的痕跡,非常匹配這首曲子。
小咖啡館顧客不多,加上老板也才七八個人,此刻全都徹底的沉浸在了月光之中。
特彆是老板,這架琴就是他以前使用的,算是他用來啟蒙的琴。
那麼多年了有了感情,正好拉來咖啡館,算是廢物利用。
但畢竟也是愛琴之人,每年的保養也不會漏。
等到樂曲結束,眾人清醒過來,在掌聲中,老板心裡突然出現了四個字“與有榮焉”。
自己這台破琴,何德何能可以發出如此完美的聲音。
此刻這台仿佛散發著柔和光芒的鋼琴,好像是突然耀眼起來了一般,對著他的主人說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
從戶外由於好奇跟進來的孔祥東,就這樣站在門口,被硬控了這六七分鐘。
本就頭發不多的腦袋,此刻每一個毛囊都傳來了酥麻感。
要命了,這是哪裡來的大師?居然自謙說是愛好者。
要知道越簡單的曲子,越難出彩,這一手初學者就能摸索著彈下來的印象派曲子。
想要彈好,彈出畫麵感,彈出意境,可太不容易了。
這位大師,如此年輕,卻能讓他在大下午,如同置身夜間的月色之下,聲畫齊動,妙不可言,簡直神乎其技。
“王大師,剛才多有怠慢。罪過罪過。”
王永中起身謝過周邊不停鼓掌的顧客,和孔祥東回到座位。
“剛才您說到周媛,想必您就是她的老師吧。怪不到她有如此成就。”
他想當然了,認為自己和周媛雖然有相同的師承,但是水平差距如此之大,估計是王大師的功勞。
“哈哈哈,”
王永中有些啼笑皆非,
“恰恰相反,周媛是我的鋼琴老師。”
“什麼?”
孔祥東有種倒反天罡的感覺。
“她是你的老師?怎麼可能啊。”
“嗬嗬,確實如此,想當初還是十年前,她是我們家請的私教,專門來教導我還有我媽和我妹妹。”
孔祥東徹底無語了,這水平才學琴十年?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麼。
這事雖然聽起來宛如神話故事,但見識過王永中水平的他,這回可不敢再質疑了,隻好將一切歸咎於天才。
搞藝術搞體育搞學術的人群有個共通點,那就是見到比自己強的會很不服氣,但是見到比自己強太多的,卻絕對會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