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六月的到來,華夏從舉國同悲轉化為眾誌成城重建災區。
靜海基金這次的專項善款,也通過不同形式的投入到重建中。
和那些所謂什麼什麼會的機構不同,眾多的靜海慈善基金會的員工,除了一些必要的專職崗位,比如會長、副會長、財務等,其他都是王永中還有馬靜公司的員工輪崗。
所以99基金會員工的工資都是萬度或者靜海承擔。
辦公地點一般也都在兩家公司的當地分公司合署辦公。
辦公費用也擠入當地萬度或者靜海的帳。
以至於基金會幾乎沒有什麼管理費用。
從後方采購的大量物資,除了運輸費和卸貨費,就沒有額外費用了。
就連運輸和裝卸,對方見到是靜海的單子,是支援災區的單子,絕大多數情況下也不肯收錢。
以至於救災完成後,基金會官網上的明細頁上,一筆筆支出中,乾乾淨淨。
一瓶礦泉水68毛,平均下來,隻有不到2分錢的額外費用,讓所有民眾都難以置信。
有心人經過計算,發現了盲點,通過最近幾年的數據,發現不但是這次救災,就連平時的其他經營活動、慈善活動,費用類都極少,工資、管理費用、經營費用都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於是就有了些風言風語。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發帖者的措辭不是以造假為中心思想,而是以疑惑為主題。
整篇帖子,也表達出對於基金會的尊重,以及對於這次救災的感恩。
這就是功德的力量,擁有氣運功德之後,同樣一件事,人家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樣。
還沒等基金會回複,就有有心人將某某會的公開賬務發了出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一曝光之後,迅速就占領了各大頭條和熱搜。
“某會某地分會,一年支出120多萬,絕大多數都是工資和費用,實際慈善救助支出隻有1萬多元。”
“倒反天罡,兩家基金會都是1的支出占比,所不同的是靜海是1的費用占比,人家某會是1慈善支出占比。”
這樣的對比在網友的自發下,越來越多。
先是兩家基金會的辦公場地對比,雖然看上去靜海基金會的辦公場地條件很好,但都是使用萬度或者靜海的場地。
而某會確實擁有獨立的辦公室,裝修也比較豪華,和官方辦公室比幾乎一樣的配置。
然後就有靜海基金會內部員工曝出了內幕,將自己的工資條曬了出來。
雖然網上早就見過很多萬度和靜海員工的凡爾賽工資條。
但這張工資條還是引起了全網大討論。
但這次討論的焦點不是超出同行業平均工資一半的收入。
而是這次的工資條多出了三個月輪崗補貼。
這三個月輪崗補貼一共三萬元,雖然比起實際工資不算多,但看得出來,發薪單位是萬度,而不是基金會。
這次的曬工資條,不但沒有像以往一樣被各種嫉妒的麵目全非的人抨擊,反而得到了許多人的肯定和鼓勵。
眼看著這股輿論風潮愈演愈烈,王永中立馬想要降溫。
先是出了一份感謝公告。
“親愛的司機師傅們、誌願者們:
災難來襲,是你們挺身而出。司機師傅們日夜兼程,駕車穿梭於險途,將物資火速送抵一線,拒收分文報酬;
誌願者們不畏辛勞,無論酷暑黑夜,全力裝卸整理物資,默默付出不求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