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舅舅一家在高熊陪著外婆,王永中自己飛回省會北市。
再一次走進這座南故宮,一時間思緒萬千。
上一世帶老婆孩子過來自由行,也是獨自一人“脫團”來到這裡。
可惜那次運氣不太好,除了看到《祭侄文稿》真跡之外,《快雪時晴》和其他幾樣頂級書畫國寶都沒有看到。
和瓷器青銅器的國寶不同,毛公鼎啊、汝窯啊、翡翠白菜啊,都是常年展出。
書畫類的特彆是高古的書畫作品,那裡的博物館都是定期輪展。
像《祭侄文稿》這樣的重品更是展出個半年,要回去“休息”個好多年。
今次過來,祭侄文稿是看不到了,還不到時候,但《快雪時晴》《平安三帖》《早春圖》《富春山居》都見到了。
和上一世不同,現在王永中的藝術審美能力,早已不是上一世能比的了。
再一次見到這些傳世名作,感受當然不同。
以至於絕大多數時間,他都直愣愣的待在書畫前,久久不願離去。
那種古今的交融,觀者和作者好似在親密對話的感覺,讓王永中也難以割舍。
一步三回頭的離開已經閉館了的故宮。
之後幾天,每天剛開門,他就趕到,然後一直欣賞到閉館。
好在他調整了自身的存在感,不然又是一個大新聞。
不過看了幾天後,實在是沒時間了,和當地政府的洽談開始了。
這次不但是他本人,他還要代表老媽和琳琳的醫藥集團,一起和當地政府進行交流。
鷹鳩上台後,兩邊的關係眼看著急速向著積極的方向前行。
兩邊有了談下去的前提,而王永中想的更多,就是效法港島,通過投資拉攏年輕人。
和港城一樣,這裡鬨事的主力還是年輕一輩。
那些被階級固化了的年輕一代,那些接受落後教育的一代。
所以王永中準備在鷹鳩的兩個任。期中,大力投資,從媒體到娛樂,從it到時尚。
總之儘力拉攏年輕人,等到這些人,有了更好的生活,有了房貸車貸,有了孩子後,那一切都會順其自然的平穩下來。
當然,洽談肯定不能和官員談,這就僭越了。
而是一場商界的大聚會。
有各個當地知名的企業家一起開了個座談會。
如今中資入島已經是大勢所趨,這個座談會其實就是一個互相摸底的過程。
畢竟王永中和馬靜的集團太強了,如果不管不顧的殺進來,對於當地的產業是個非常嚴重的衝擊。
比如當地的it製造業,也就是島機電。
如果王永中的芯片製造業殺進來,那無疑就是災難了。
還有當地的紡織業汽車業等,都要和王永中談好尺寸。
宗旨就是說得好聽“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不好聽就是排排坐分果果。
島上已經有的產業,你們限量進來,島上支柱的產業,你們不要進來。
就這樣,反反複複王永中忍受在他們的台普閩南腔中,欲仙欲死啊。
當然王永中手上的牌更多,技術上的壟斷,產業鏈的強勢,但他都沒有過多的壓迫。
他打的是真誠牌,溫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