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這些有很多曆史和文化價值的未開發洞窟參觀過之後,王永中提議到北區參觀一下。
“王師,北區沒有什麼壁畫和佛像,千年來都是僧侶們的住處,沒有什麼參觀價值。”
王永中不以為意,
“主要還是帶著女兒看看當時僧侶們的生活狀態和環境。”
王永中其實為了讓女兒對比一下,中西方宗教人員的生活差異。
比起奢華到極致的教廷,我們的僧侶們是什麼生活狀態。
對於王師的請求,永塵當然沒有拒絕。
除了有些臟有些亂,北區封閉起來主要還是為了安全,不是為了文保。
三人七轉八繞的來到了北區,時間也漸漸到了傍晚。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景再一次震撼了小女孩。
“爸爸,好美。”
不同於城市和歐洲的美景,確實讓王永中也覺得著迷。
不同於南區,北區確實更為簡陋,且充滿著生活痕跡。
“爸爸,這就是僧人們住的地方?這能住人?”
如此的環境確實讓心心有些吃驚,自己見過的宗教建築哪個不是美輪美奐。
教士們的生活,高層糜爛,底層也充斥著各種市儈的氣質。
但在底層的教士也不可能住在這種洞窟裡啊。
“是呀,華夏雖然也有很多奢華的佛教教派,但也有很多嚴於律己生活質樸的虔信者。”
一個一個走馬觀花的路過,突然走到一個很不起眼的洞窟。
“永塵大師,這個洞能進去嗎?”
北區的洞窟都沒有很嚴格的封閉,隻是在門口有個木柵欄,加一個扣頭,甚至都沒有鎖。
“當然可以。”
大師將柵欄打開,
“裡麵有些暗,現在光線也不太好。”
三人進入洞內,和普通的洞窟沒有任何區彆。
天花板地麵,以及牆壁沒有任何裝飾和壁畫。
就是一些石頭的座椅和火炕。
充滿著歲月的痕跡,牆麵也隻有開鑿的痕跡,好在環境乾燥,沒有任何黴味。
王永中卻環顧四周,仔細的觀察著牆壁,特彆是最裡麵的那一麵。
不顧身邊兩人的異樣眼神,一點點的開始敲擊著。
按理說直接從山石上開鑿出來的洞窟,四壁應該都是山石,但在王永中的敲擊下,卻傳來空穀聲。
這也就是王永中,練過功夫,手上的敲擊力度極大,不然是發不出這樣的“空空空”的聲音。
瞬間永塵激動了起來。
他太知道這些洞窟的故事了,這些洞窟中藏著無數的秘密。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王道士也就是當初下寺三清宮住持,他在打掃16窟的時候,發現了密室,也就是第17窟。
從中發現了大量的經書以及書畫藝術品。
可能是眼界或者局限性,王道士變賣了許多經書和字畫,給了斯坦因等外國文物販子。
其中多數都流入國外的博物館,比如代英博物館。
比如知名的《引路菩薩圖》,當然這幅圖現在在王永中手中。
是當時黛妃事件,王室的封口費之一。
這樣的意外發現密室其實不少,但都比不上王道士的發現。
這明顯的空鼓聲,難道?
心心雙眼也透出好奇的光芒,如此戲劇化的情節,如同電影小說一樣的情節,居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