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那筆三個多億的貸款,正像一股清流,穩穩地注入道口縣發展的關鍵領域:一部分將化作農業合作社的嶄新廠房、養殖小區裡整齊的圈舍,讓農戶們的增收有了堅實依托;一部分流向食品產業園,為園區裡剛招商進來的嗷嗷待哺的中小食品企業解了燃眉之急,助力產業鏈從田間向餐桌順暢延伸;剩下的則全部投入灌溉水渠清淤、水庫加固等十大民生工程。
華夏大地正裹挾著經濟騰飛的熱浪滾滾向前,各地工地上塔吊林立、廠房拔地而起,機器轟鳴聲與創業者的吆喝聲交織成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這股浪潮中,銀行貸款如同漲潮的江水般節節攀升,不少地方的貸款年息飆至十幾個點,可即便如此,仍擋不住投資者追逐市場井噴式增長的腳步——畢竟肉眼可見的盈利空間,足以讓人們忽略高昂的融資成本。
可這份“向好”,卻沒能驅散董遠方心頭的陰霾。
常委會上關於“三通工程”的討論仍在耳邊回響,他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會議紀要,眉頭擰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
彆人都在乘著經濟快車追逐盈利,擴大投資。
董遠方卻想讓道口縣啃下“三通工程”這塊硬骨頭,這可是關乎全縣百姓出行、用水、用電的民生基石。
可偏偏道口縣財政早已捉襟見肘。
他太清楚當前的融資環境了:銀行本就對這類周期長、回報慢的民生項目避之不及,即便真能破天荒拿到十個億貸款,一年一個多億的利息,對道口縣而言就是一座壓垮駱駝的大山。
窗外的夜色漸濃,辦公桌上的台燈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他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城區零星的燈火,心裡反複盤算著:“三通工程”這樣的大塊頭該怎麼辦?
總不能看著民生需求擺在眼前,卻因為資金問題束手無策。
他的手指輕輕叩擊著窗沿,每一次叩擊,都藏著對縣域發展的焦慮與期待。
這條路,到底該怎麼走才能既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又守住民生的底線?
董遠方對道口縣的未來充滿信心,也許不用等太久,幾年後道口縣的財政實力上來了,十個億的貸款完全能從容應付。
到那時,縣城的路會更寬,水會更暢,電會更穩,老百姓的日子也能跟著再上一個台階。
可這份信心背後,藏著他不願退讓的堅持。
他太清楚基層工作的“慣性”了,若是自己在這個時候鬆了勁,把“三通工程”往後推,換做其他領導,或許會因為怕擔責、怕麻煩,讓這個關乎民生的項目一直擱置下去。
他等不起,道口縣的老百姓更等不起。
村裡老人冬天挑水要走二裡地的艱難,鎮上新上馬的工廠因電壓不穩經常停工的無奈,這些畫麵都刻在他心裡,容不得他有半分拖延。
正對著窗外出神時,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推開,沈佳慧端著一份剛買的熱粥走了進來:
“董書記,您一天都沒出來吃飯了,晚上我特意約您出來墊墊肚子。”她見董遠方神色仍有些凝重,便主動提起了白天的話題。
“您可以去找一下周省長,上麵和省裡對貧困縣都有扶持政策,說不定能再爭取些支持。”
董遠方接過熱粥,卻沒立刻喝,隻是輕輕搖了搖頭,語氣裡帶著幾分無奈:
“我之前也了解過,貧困縣的政策大多是稅收減免,直接給錢的怕是沒有。”
“不見得,”
沈佳慧在他對麵坐下,語氣懇切。
“就算不直接給錢,也可能在項目建設上給變相支持,比如補貼一部分建設成本,或者協調低息貸款。我覺得,還是去跑跑比較好,不試怎麼知道不行?”
沈佳慧的話戳中了董遠方的顧慮,他其實是在暗暗推辭。
去年為了十大民生工程籌資,他已經多次找省裡廳委協調,還借著彙報工作的機會,給周省長賣了不少麵子才湊齊資金。
這才剛過一年,要是再因為“三通工程”去麻煩省裡,去打擾周省長,他擔心會讓領導覺得自己總在“伸手要資源”,反而影響了領導對道口縣的印象,更怕折損了領導的威嚴。
想到這裡,他端起熱粥抿了一口,溫熱的粥水滑過喉嚨,卻沒驅散心裡的糾結。
去,怕給領導添麻煩;不去,又怕錯過給道口縣爭取機會的可能。
喜歡官場無痕:平民子弟逆襲世家名門請大家收藏:()官場無痕:平民子弟逆襲世家名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