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一本七零年代文。
兩個知青下鄉過程中相知相守,一起考大學的故事。
可如今,才1964年7月,距離啟動劇情還有十一年。
原文中夏有米隻是一個路人甲,戲份很少。
她的身份是文中反派的便宜娘,是個寡婦。
總算跟男女主隔著輩分,不用去摻和他們的劇情線,夏有米長舒了一口氣。
轉而想到她在原文的幾句描述,看不出到底經曆了什麼。
隻能從記憶中慢慢提取。
然後,一段狗血的故事,將她雷得一激靈,恨不得將媒婆拉出來再打一頓。
簡單來說,馬媒婆牽線的三段姻緣亂套了。
以男孩為中心。
小反派陶蒲的親爹親娘是真愛。
但發生了意外。
親爹陶向榮原本要娶胡家姑娘,然後娶回了夏有米。
親娘鄒芳茵原本要嫁城裡大戶,結果因為意外懷孕,還倒賠了馬媒婆一筆錢。她苦苦等著孩兒親爹陶向榮來接她,三年後,最終等到犧牲的消息。
隨即,她也一命嗚呼了,留下三歲的反派。
胡家是馬媒婆的親戚家,在見識到鄒芳茵的對象時,就起了心思想要頂替她。
結果正好鄒家女兒意外懷孕,自己墮了名聲,不僅讓出這個好對象,還賠了錢。
馬媒婆兩頭吃。
自然也不願失去大把彩禮,就瞞著對方將胡曉玉嫁了過去。
結果,那家人發現不是鄒家女,大為惱火,他們本就衝著鄒芳茵娘家,也就是小反派陶蒲的外婆家才求娶的。
結果,是雞飛狗跳。
胡曉玉也不願離婚,她死死纏住了那家人,成為一對怨偶。
而,村裡孤零零的。
夏有米原本的議親對象,也就是陶向榮的親弟老三陶向才。隻能繼續打著光棍,誰讓他們家為了省下一份說媒錢,給兩個兒子同時議親,結果鬨個大的。
幸虧也撞到了個好兒媳,許給老二本身沒問題的。
他們陶家老兩口還嘲笑過胡家和鄒家。
一個渾水摸魚被人揭發。
一個婚前發現意外有孕。
都不是好處理的。
結果。
直到,發現在老二回村探親的幾次裡,他們小夫妻相處得不尷不尬,孫子更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才得到老二坦白。
原來,他中意的是鄒家姑娘。
當初也是馬媒婆滿口答應一定談妥的,結果,為了利益最大化。隻將夏有米一人塞給了陶家,還特意選擇了在外當兵的陶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