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老頭眼珠暴起,那氣勢根本不是普通農民所有。
抽人的動作凶戾又帶著分寸。
陶向才的背脊一點點彎下去。
是他們一直將這個兒子保護得太好,見不到外麵的險惡,以及他們家麵臨的危機。
他管不住自己老婆,就是該受教訓。
這一切,
被門外的夏有米通過係統畫麵看見。
她心驚肉跳,轉身悄悄離去。
原本是想趁夜色,溜達溜達,摸一下村莊的位置信息給係統。
順便還胡曉丹踹大門那一腳。
誰知仇沒報成功。
還發現陶家不為人知的一麵。
原書對他們的描述不多,隻知道家人對陶蒲不好,一直是跟著養母獨居。
養母總是受欺負。
陶果兒算對他們有善意的人。
不過後來牽扯到知青事件中,過了好一段苦日子。
後來還是陶蒲幫了一回小姑,讓她順利離婚,才能安度晚年。
其他人物,則幾乎沒有描寫。
也不知是福是禍。
第二日,
夏有米起來先熱身,給足一整天的元氣,就去到了照看的試驗田基地。
如今正是水稻抽穗期,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
需要細心打理根葉,注意田間灌溉情況,根據老師指點,適當補充肥料或增加葉麵營養,防止早衰。
試驗田的使命遠不止高產,還承擔科研任務。同時,需具備廣適性,能普及給農民增產,還得適應不同種植環境。
像夏有米這樣打理的人,還有好幾個。
大多是研究員家屬或學生。
他們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技術要領,更能察覺出科研方麵的價值變化。
一直忙到了大中午,
遇見幾個眼熟的人。
身體幾乎彎曲到九十度,拿著放大鏡和鑷子在田間逐穴逐穗的檢查。
他們的重點是觀察花藥。
在夏有米的記憶裡,這樣的場麵近年時常能看到。
她也蹲下身瞧著眼前的稻穗,可惜她的知識庫內農業方麵不夠深入。
末日的研究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她通常是提供水滴和比對數據的人,研究的細節並未插手。
另外,
數據樣本過於龐大,隻能求助係統。
“年年,你能分辨出不同嗎?”
“有什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