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用常彎腰,也算對自己好。
為了加速進程。
在這一批水稻收割後,先前選的十株特殊案例,就得立馬挑出成熟早的種子進行“翻秋”播種。其餘地則留在次年春播。
又是好一番忙。
等真正閒下來,已經到了冬天。
這裡的秋很短,寒意來得很快,從地理位置上,好像專門迎接來自西伯利亞的冷氣。
當然,他們這裡偏西了一點點,並被群山環繞。
形成了一個天然的“井底”地形,且土地平坦肥沃,對於水稻種植非常有利。
他們在教員妻子呂珠的幫助下,提前備好了過冬的物件。
這裡沒有火炕,夏有米自己動手打磨了一個火櫃子出來,將燒的炭放底下,脫了鞋坐進去,再蓋一層薄薄的被子,就整個人活了過來。
配張木板蓋子,還能當小床用。
陶蒲不乾活的時候就喜歡貓在裡麵看書,還不太想出來。直到跟他科普熏久了容易變傻,才注意著使用頻率。
平日大多還是靠一身正氣取暖。
或者是跟她備年貨,活動開了就不凍手。
小日子還算平靜的。
她們大隊不算困難,至少家家戶戶糧食跟上了。收成一好,這肉也分得足。
大隊裡冬捕的時候,家裡沒有青壯男子,又不認同她下場。
就隻能逮著這點豬肉醃不同風味去熏製。
她還灌了一些臘腸。
某個冬夜,門被叩響,開門後見不著人,才發現地上用草繩捆著幾條大魚。
她也不客氣,從係統那知道是誰送的後。
就心安理得地收下。
趁著醃料還有,把陶蒲拖起來,兩人直接處理了一起熏製。
考慮到自己富餘一點點的陳米,就悄悄釀了兩壇子甜米酒,陳米中水分少,澱粉量高,釀酒產量要高一些,不會浪費。
也是這貓冬的日子實在太美好。
猛然間意識到,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愜意地獎勵獎勵自己了。
她索性做起了粑粑。
從前是“蒸餅”,但口味和做法都不太一樣。
換來的乾蒿子葉和糯米粉揉製,她不喜歡包了餡的,陶蒲喜歡,兩人就各搓各的劑子。
等蒸的煮的吃膩了。
夏有米開始小小地“奢侈”一把。
把劑子團壓得扁扁,放適量油,小火煎至金黃再翻麵。
陶蒲上次隨她做火櫃,給自己弄了個小木凳子,走到哪搬到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