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拿獎金還要高興數萬倍。
此刻哼著小調,愜意輕鬆。
“喏,給你。”夏有米拿起隨身攜帶的包,遞過去一個厚信封。
“是,錢?姐,你不會是,櫃子想付錢給我!”夏蒲情緒跌下,有些委屈,他們是一家人,如果乾些木活算這麼清楚,實在見外。
“不是,給你的稿費。”夏有米指了一本樣書。
“哇!”夏蒲立馬反應過來,他雙手接過信封,一張一張來回數著。
那是如今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兒時綠色記憶中收獲的甜美果實。
他讓夏有米在信封上簽名,然後自己也簽上,作為一個象征存放。
疲憊隨著美妙的睡意消失。
第二日,天光大亮。
夏有米還是在年年提醒下才發現蹲在門外的陳勇,他一身冬捕的裝束,手邊放著一個大桶。
開門的時候,見到夏有米,還被驚得恍惚了一番。
好似才回想起兄弟家多了一人。
然後一秒四五個小動作地問好,那股彆扭的感覺,不是一兩天能消除。
她們院內一大一小能迅速破冰,得益於多年書信往來,變化一清二楚。
但這沒來往過的“假親戚”,就不是那麼容易交心。
好在,夏蒲很快出來解圍。
把陳勇叫進去吃了飯再說。
湖邊,
熱熱鬨鬨地聚集了許多人,個個精神飽滿。
隊裡的這座大湖可是寶貝,時不時還會派人巡視,往年冬天,都是靠肥美的魚挨過饑餓。
時間地點和捕撈活動都是相當莊重有秩序。
近年,隨著糧食問題解決,大家都吃飽飯,這些活動更多的就是傳承,娛樂,以及加餐。
就連如今下鄉的知青,沒有挨餓這一說法。更多的是磨煉意誌,將知識與切身實地的工農建設相結合,發揚刻苦的精神。
糧食足夠分。
隊裡活動也帶上他們。
這會兒正有知青提議,要來一個捕撈競賽。大家自己圈定位置,以小團體為單位,看誰撈得又多又重,勝利的小隊能多分上一些。
分組時間,
有人在維持秩序,自覺成為裁判和安全員。
有人在拉攏靠譜對象。
“夏知青,和我一起組隊吧。可以帶上你的,額,姐姐?”有幾個知青過來向夏蒲示好,裡頭還有幾個挨過他拳頭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