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
剛舉行完春分祭祀儀式,就到了夏有米正式進入上書房的這一天。
儘管,她和李莞然兩口子還算挺重視,對宮人與夫子都一再交代。
但呂朔加上他的三個伴讀都挺無所謂。
最多,有一點嫌棄未知的糾纏與麻煩。外頭盛傳是衝著皇帝去的,少不得要他們當伴讀的費心,維護主子的清淨。
呂朔和夏有米算有交情。
兩人一個六月一個九月,年歲差不多。在呂朔剛剛經曆五歲登基,一直到適應新身份的混亂期,正好碰上同樣適應新環境的她。
那會兒盛則和李莞然都還在各自忙碌。
雖然把夏有米接了過來,但並沒有如何強製性地讓她接納養父母。
而是,留下足足的空間,叫她去適應。
那時伺候的宮人也是臨時派來的嬤嬤,跟他們說不上什麼體己話,隻得了顧好主子這一個命令。
怕太沉悶,盛則就將他們倆養在一起,給了相對的自由。
倆小孩還都不是什麼防備心很重的人。
所以,
他們幾乎把自己過往都交代了一個遍,互相生出了憐惜。
簡直是一個比慘大合集。
呂朔養在嬪位娘娘膝下,隻是這麼一個名頭,那位娘娘不太理事,早年傷了心,更是對宮人也不上心,什麼都是淡淡的不去爭。
長此以往,大家都是得過且過的心態,多的關照那是一分都沒有。
隻要他不死不生病就不會想起這個人,完全沒有額外的心靈寄托。
甚至,
呂朔初學認字都是身邊的小太監教的,他跟他們小太監同吃同睡,很是不體麵。
李莞然那會兒雖然得寵,但腹背受敵。
加上想要做一些玩弄九族的叛逆事兒,不想連累好友靜妃的孩子。
就一直沒去特彆關照養在彆處的呂朔。
隻是掌權時,不曾短了他們宮的份例,衣料什麼都是緊著好的分,還找了個關照全體撫育孩子的妃嬪,這樣不引人注意的理由。
才間接叫呂朔營養跟上。
本身,
誰也沒有大咧咧直接剖開傷口的習慣。
但當初是夏有米先把自家糟糕事攤開,得到了尚且還單純的同情。
沒多設防的呂朔就將他的不堪也傾訴,以此來安慰害怕的夏有米。
才有了如今的漸行漸遠。
他們開懷玩耍了半年後,呂朔六歲時,就被安排進了上書房學習。
在那不大的房間,除了接受夫子教導,還時不時會有大臣的考教。
雖然盛則常常陪在身邊。
當他的嘴替一般懟回去。
可那些如潮水般的質疑,跟伴讀學問上的天差地彆,一切的認知,都徹底顛覆。
呂朔無疑是頂頂聰明的。
他對於學問的悟性頗高,總能很快跟上夫子的進度。
對政治上的複雜陰私手段也接受良好。
在盛則的幫助下,他還請到傅將軍的二子做了伴讀。
名伴讀,實則是武師傅。
一對一,定製對練那種。
如此,又是半年,呂朔已是脫胎換骨。
他在心眼頗多的伴讀費良材的帶領下,還注意上了帝王威嚴和名聲維護等問題。
對方甘願當一隻惡犬,替他衝鋒陷陣。
在幾次運作下,還真叫一些大臣服氣。
這樣,呂朔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夏有米,那個知道太多往事的女孩。
伺候過的嬤嬤好處理。
但彼時早已跟李莞然兩人親親熱熱的,且過了明路的養女夏有米,並不好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