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高齡四十五,出生入死,功績累累,也隻被叫皇子。
雖朝中有專門的職位記錄每位皇子的功過,等新帝即位後,不會因為他個人的喜惡就忽視掉先前的付出的一切。
可對皇子而言,總歸是憋屈的。
但父權皇權下的不滿隻能受著,受不住就放棄繼承權擺爛,夜夜笙歌也沒人束縛。
會忍著憋屈繼續兢兢業業乾活,總歸證明還是有幾分野心。
不論有意無意,當今的老皇帝可沒有皇後所出的正統嫡子,諸位都在同一起跑線。
從四十五歲的大皇子,到十歲的十七皇子,個個人模人樣。
老皇帝還有三年駕崩。
按照本朝律法,能被算作是擁有繼承權的,隻有去過軍營曆練的十五皇子及以上。
夏戟回京嫁女,後續一直留在了京城當官。
可憐的十六和十七,等到年紀沒夏父帶隊,也就沒敢被他們各自的娘放出去曆練。
萬一在換代的節骨眼損失兒子,就失了出宮當祖宗的機會。
剩下的十五個皇子,老二、三,老十二、十三是兩對雙胎,理論上,除非全部皇子死絕才有繼承的機會。
再排除年紀比較小,還未成親,沒有嶽家勢力支持的兩人,十四皇子和十五皇子。
剩下的九位,老大,老四、五、六,老七、八、九、十、十一皇子,就是當今皇帝棋盤上最得力的棋子。
他們各有本事,也各有優缺點。
其中,
處於暴風爭鬥中心的是四五六,他們三位母妃完全不對付,但巧妙地在同年產子。
也就一路比較到大。
老大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漸弱,整個人不自覺泛起了苦味,爭鬥上也就日漸消停。
他比老二年長五歲,比老四他們大十五歲,興許,空一個側妃位置給夏戟的女兒,就是他做出的最後嘗試。
至於,
皇子年紀出現斷檔,自然與後宮秘辛相關。該消失的消失,才能換來嬰兒的啼哭。
當今皇帝足夠隱忍,忍到七十也沒有放鬆。
他是一個勤政之人,能夠做到不完全憑借個人的喜惡處事。
事事交由群臣商議,也不忘事事考驗皇子。
在這樣克己苛子下,不同性情的皇子們要麼同樣學會忍耐,要麼就在沉默中變態。
有幾個皇子就私底下在老皇帝雷區上蹦躂。
例如,冷待大選入府的女子,寵愛屋裡人,也就是能接觸到的各色通房、陪房等。
還有的悄摸生孩子,然後抱養給正經格格,企圖蒙混過關。
各府各院都有自己的解壓法。
但,
之所以最後上位的是四皇子,除了有本事,母妃手段了得,母家與嶽家不拖後腿。
便是他最終對了老皇帝胃口,絕對地克製。
他嚴格按金規鐵律約束自己。
老皇帝其實手中堆滿了黑料,每個兒子都平等地開了一本。
可隻有老四的最薄。
他的後院也最規矩,每一位都是大選入府。
就連府上格格身陷逃婚醜聞,都能被操控著樹立他的形象。
夠黑,夠本事,老皇帝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