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被夏有米痛快選擇了結而氣到失態,從而死得有些突兀外。
這話倒也大把人相信,尤其是淳於氏的後代。他們還為了再創盛世,選擇去研究郗懷帝的一生。學著他弄情、弄權,然後被覆滅。
也算一個笑話,算她這個工具人扇動的翅膀。
非自主的報複。
......
錦合宮,
老皇帝派首領太監吩咐一句,儘力救治儀妃,太醫院上下聽從四皇子安排,便老神在在地繼續跟人商議政務。
他才是活出了自在的那個人。
根本不會賦予過多情緒給其實不太關心的人。
若能將這份心性分儀妃一點,她不至於一次次氣到病重。
太醫院上下簡直撓破了腦袋。
因為十六年前服用過吊命藥,儀妃的身子骨雖然不太好,但總歸還能活著。
太醫院是一邊摸索治病良方,一邊保守治療。
可今年起,她情緒愈發失控,常常大動肝火,保守藥方已經快兜不住生息。
這時,
能寫出原方子的軍醫被找到,且齊桂還是一個在用藥思路上頗有天賦之人。
隻是接觸了儀妃的病情幾日,就列出了大致的治愈方子。
太醫院的人也能看出,若精確下來適合儀妃身子的用量,康複是指日可待。
可偏偏,沒時間加以驗證了。
儀妃危在旦夕!
在準備給她服用齊桂研製出來的新藥的時機,被阻止了。
齊桂說劑量不明確,若是選了錯的路,並非被治好一半,然後另一半命繼續吊著等他們慢慢研究。
而是,會讓原先的保守治療失去效果。
屆時儀妃再動肝火,很可能直接沒命。
此刻,
哪個太醫還敢替主子做決定?
齊桂說完就跪下來,埋著頭不敢出聲。
淳於懷不得已身處風暴中心,先前在老皇帝那兒多孝順,這次就有多難。
他承擔的可能是選擇母妃死法的責任。
此外,淳於懷和淳於悕都想不通的是,為何母妃會發火。
從生活的點滴來看,不順心越來越少。
王氏一族的分量自己也解釋得好好的,母妃還算滿意呀!她會因為胡姑姑一些狀告王玫偲的話,就被氣到這吐血的程度?
母妃不像這般心胸狹隘之人。
淳於懷應當想不到,此前還有滿姑姑的回稟在火上澆油。或者,她其實更在意夏有米表現挑不出錯這一點。
讓他寶貝兒子感到歡喜的人,讓她的婢女隱晦地誇了又誇之人。
是夏家的女兒,要搶走兒子的注意力。
她怎麼能忍受?且,這還不能說出口。
自個憋悶自個之傷,隻需王氏女那根引線輕輕煽動一番。
便會爆炸開來,推自己入土。
郗嘉三十五年,春,儀妃薨,
追封為瑜貴妃,葬入郗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