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見到熱搜首位的“林年柏林奪銀熊”時,第一反應多是“林年是誰?”或者“林年?是我所知的那個林年嗎?”帶著疑惑,網友紛紛點擊熱搜話題。
“有必要如此嗎?這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時,不是已經宣傳過一輪了嗎?”有人驚訝,有人疑惑。
眾多營銷號和自媒體迅速跟風,這些營銷號自柏林電影節造勢之初便已聞風而動,一些影評類自媒體也不甘示弱,其中更有一直唱衰柏林電影節的影評人發文稱:“國內這些導演為何至今仍熱衷於討好西方?”
這些文章從中國上世紀末的名導以入圍三大電影節為榮說起,質疑當時輿論所稱的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獲得國際認可中的“世界”和“國際”究竟意味著什麼?
“試想,我們的電視劇早已占據東南亞國家的電視台,即便在歐美主導的流媒體上線,觀看更多的也是東南亞國家的民眾,可國人何曾為此驕傲過?在國家強盛的今日,還要去認可西方的三大電影節,本質上難道不是對自身不自信嗎?”
“不可否認,歐洲作為電影藝術的發源地,他們的藝術電影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且他們對導演的表達和風格的偏向,對他們電影語言的包容一直與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
“但是你們不覺得發展到現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也早陷入窠臼了麼?歐洲電影的發達本質上在於他們發展得早。倉廩實而知榮辱,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反思。所以他們才能全方位地反思電影的主題和形式,可是你們想想那些依然處於戰亂國家的人們,他們能拍出一部正常的電影,能夠正常表達自己想法就很不容易了。這個時候如果一個國際電影節支持這樣勉強合格卻政治正確的電影到底應不應該呢?
“說完這一點,我們再看選送歐洲三大電影節的電影,戛納和威尼斯今年還沒開始,我們看往年的,很多所謂的亞洲電影、非洲電影本質上都是歐洲對於這些地方的想象。就連我們自己拍攝的電影,尤其是奔著得獎去的那些電影,我這裡就不點名批評了,真拍攝出我們自己的真實了嗎?
“當然,我不否認藝術需要再創作,應該超越真實,可是這樣的真實是不是無根之水?借用一句前些年的流行語‘這個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可是本來試圖描繪這個世界如何草台班子的電影卻非要追求精致,結果就導致呈現出來不倫不類的效果。”
但是同樣出於這個角度,也有影評人對本屆選送的電影給予肯定。
“更多專業上的批判,我這裡就不多講了。而且很多自媒體人都給出了自己的批評,而且大家可以自己去看華錦老師幾年前關於中國電影發展史的介紹和批評。我這裡主要是誇一下這次選送的電影的。我覺得雖然輿論宣傳上大家依然不可避免地有些捧電影節的臭腳,但是電影本身我覺得已經比往年更進一步了。我人就在柏林,此刻正在候機,這次電影節的很多電影我也都看了,完全有資格從電影的角度去點評。不得不承認,林年摘得影後桂冠有一定的討巧成分,那就是林年的年齡和電影中的邊新年齡正相仿,所以林年演起來主角來並不違和,比另一部電影橫跨50年的年齡跨度演起來至少容易一些。
“但是為什麼是林年獲得了最佳主演呢?我覺得是在《歸來》這部電影中,導演和林年是將主角視為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或行動者來對待的。這當然是很多電影應該做到的,但是卻有很多電影在講述主角的命運時,將他們放在了被動順應時代洪流或者現實的位置。
“《歸來》講述的雖然是一個小人物麵臨著社會現實的無奈與成長,但是導演並沒有過分渲染環境的糟糕。女主所在的城市是一個小城市,這樣的一個小城市裡的社會網絡往往很小,所以閒言碎語、流言蜚語很容易就影響大家對邊新的看法,也很容易影響她的選擇。圍繞著邊新出獄前後的故事,導演展現出更為客觀和豐富的視角,強調了女主角的個人能動性。需要特彆注意的是,女主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她的過失殺人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早期主觀能動性不足的後果,說不足並不是說沒有,畢竟她在意識到丈夫李律是個坑貨之後,已經離開了他。這便是她開始關注自己的開始,隻是李律的胡攪蠻纏導致了她的爆發。”
隨著營銷號和自媒體紛紛發文,回到國內的林年和邵樂樂立刻被送去采訪。
“理姐,有點沒天理,我們時差都不倒了?”林年哀嚎。
“熬過這一波你就能好好休息了!一定要趁熱打鐵,而且咱們這個電影已經順利拿到了龍標,你難道不想趁著這個熱度趕緊上映爭取一個好票房嗎?”
林年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她的哀嚎也並非真心實意,雖然她確實更想擁有幾天自己的空間去思考這幾天如夢幻般的經曆。
本以為高強度的采訪會讓她無暇思考自己、電影和角色,但是沒想到在一遍遍跟著不同的問題重新解讀《歸來》和邊新的時候,當她從記者口中聽到不同人的解讀和評價的時候,她收獲了對這部電影和角色的新認識。
專訪|林年:我覺得邊新就是我自己”
在柏林電影節獲獎後,林年現在已經變成了演藝圈最炙手可熱的一位女演員,在此之前她已經因為幾部電視劇而活躍於熒幕前,現在一部《歸來》又給予觀眾重新認識她的機會。
林年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作為家中第一個成為演員的人,她的父母一開始對她的決定並不理解。而且據我們了解的,當初她是放棄了西北大學的錄取,複讀了一年考入帝都戲劇學院的。父母的不理解似乎理所當然。林年的銀幕形象多變,不拘泥於一個樣子,出道以後算上大小配角,接拍過十幾部影視劇,較一些老戲骨還差很多,但是仔細回顧她扮演過的角色,卻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成長線。
喜歡重生之影視女王請大家收藏:()重生之影視女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