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頭那時候說的他們用筍子來喂豬,是真沒誇大。
以前每到春天,那些筍就絡繹不絕的冒了出來。
如果不趕緊砍掉,等都長成了竹子。
那就會影響竹林密度,這樣那一整片竹子也都長不好。
所以他們在那時候,經常把這些筍掰了,送給那些家裡有養豬的人家。
聽說那些豬特彆愛吃,連殼都不願意吐。
沒想到老了,才體會到這筍子究竟有多美味。
李老頭覺得自己以前頗有些不識好歹。
何春花並不覺得,自己知道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能吃,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那是因為我們的先輩,曾經曆過一場漫長的黑暗。
勤勞又勇敢的他們經曆過吃草根扒樹皮的苦日子,這才知道哪些東西怎樣做能吃。
這些都是用血淚積攢出來的經驗。
而她,不過是出生在了一個國富民強的好時代而已。
一群人各懷心事唏噓一陣,李老頭又開始婉轉的打聽山下安不安全,竹筍多不多。
何春花知道,李老頭這是因著上午還罵她們亂跑,現在想讓她們明天繼續去掰筍,有些抹不開麵兒。
春筍就這麼個把月的時間能吃,過了季就沒了。
所以何春花已經盤算好了明天繼續去掰筍。
此時李老頭主動問起,她剛好就坡下驢,
“叔,這筍啊就這幾天能吃,等它長老了我們想吃也吃不了了,所以,我們明天再去弄點?”
李老頭點點頭,“是要多弄點,但是你們下山還是要注意,彆跟流民撞上了”
能得到李老頭的支持,明天不用再挨罵,何春花自然忙不迭的應下。
人都說走10步要看100步。
眼下雖然是春天,野菜都出來了,他們暫時不愁吃。
可是山裡的冬天漫長又寒冷,他們必須得提前多備上吃食。
十幾口人,三個月的存糧,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於是,第二天一早,眾人吃過野菜糊糊做的早飯之後,就各自忙活開了。
李老頭和柳大夫依然是先巡視完田地,再挖坑的挖坑,做簸萁的做簸萁。
趙氏和劉氏繼續和葛根較勁。
李滿倉和大牛繼續砍竹子。
而何春花、大郎、多寶、繼續去掰竹筍。
大牛屋後的竹林,一直往前延伸,連著好幾戶人家,成了一大片。
所以何春花幾人也不用換地方,繼續在這片竹林裡打轉。
掰完了筍,就地把皮兒剝了,再運回山上,一趟跑下來,就能把人累的腰酸背痛。
而她們絲毫不敢停下來,眼下外麵動蕩不安,下山就是在冒險,她們不敢停留太長時間。
一連三天,何春花領著幾個娃子,如螞蟻搬家一樣,背著竹筍一趟一趟往山上。
然而,還是比不過竹筍的生長速度,幾乎隻是一夜之間,那些筍就竄出好大一截。
何春花也就不得不停下掰竹筍的活兒。
而李滿倉兩人還在繼續砍竹子往山上運。
山路不好走,又加上竹子太長,他們每次扛不了幾根。
而他們要用這些做竹子,做簸萁搭棚子,所需要的數量並不少。
大牛每天晚上回來都嚎,說自己的腿都跑細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