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這樣的疑惑,網友們繼續往下看。
“先聲明一點,我之前對於昆導的抹黑都是夾雜著個人情緒在裡麵,我在這裡真誠的向昆導道歉,從今天起,我就是昆導最忠誠的粉絲!”
這話讓一片網友直呼不可能。
楊立由黑轉紅了?!
“所有人都知道,藝術工作者們創作戰爭片的本意,就是為了反思戰爭,反思當時的社會現象,國內很多戰爭片都忽略了這一點,但【高山下的花環】就做到了。”
“整部電影的劇情,可以分為戰前,戰時,戰後,三個階段,也是主人公趙蒙生心理蛻變的三個階段,接下來就讓我來一一分析。”
“第一個階段,戰前,這個時候的戰爭尚未打響,趙蒙生隻是一個下連隊鍍金的紅色乾部子弟……”
楊立寫這篇稿子是花了心血的,洋洋灑灑兩三千字的長文,以趙蒙生的蛻變為角度,在儘量不劇透的情況下,將電影的內核與深意分析了出來。
其中包括反思戰爭,反思當時部隊戰士們普遍生活困頓,還有部隊上層對於戰鬥的盲目指揮,以及盛行官僚主義等等方麵。
簡單來說,【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很感人的影片沒錯,但很多感人催淚的劇情,實際上都值得去反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比如梁三喜的那封帶血的欠賬單,比如小東北因為炮彈失效而犧牲,比如靳開來救了全連戰士,上頭卻不近人情,不願意給勳章……
這些問題是在當時的年代真實存在的,而且十分尖銳。
很多觀眾其實並不會思考到這個層麵,但看到楊立的文章,再細細一想,立刻就驚歎不已。
昆導是真敢拍啊!
雖說過去了幾十年,但那個時候的事情卻是鮮有人提及,彆說是拍出來了,就連說都不敢說。
可昆導就是這麼勇,直接給拍出來了!
“……除了故事本身立意深遠,值得所有人思考,昆導塑造人物的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強。”
“趙蒙生就不用多說了,從一個紈絝的乾部子弟,到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鐵血軍人,他的轉變並不生硬,而是恰到好處,他是一塊金子,隻不過蒙塵了,在經過了戰爭的洗禮之後,重新變得光輝璀璨起來。”
“梁三喜,一個憨厚老實,但是深深的愛著國家,願意為國家和軍隊奉獻一生的戰士,而且還是一位好連長,【華夏是我的,可也是你的】這句台詞,足以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靳開來……”
“雷震……”
“這些人物都相當鮮明,他們口中的那種台詞也是讓人印象深刻,說是台詞的天花板也不為過。”
“另外,值得稱道的是,這是昆導第二次在電影中出演主角,他的演技堪稱登峰造極。我從未想過在一個二十歲的演員身上,能夠看到如此驚豔的演技,極具爆發力的表演,讓人渾身戰栗。想必看過電影的人,對於他那個眼神應該是很難忘記的。”
“當然,其他演員的表演也十分有張力,昆導挑選演員一向是非常有眼光的。”
“最後做個總結,如果滿分十分,【高山下的花環】我願意給一百分,沒有看的,強烈建議去看,我已經訂了後麵幾天的票,連刷十遍。”
“最後的最後,再次向昆導表達我的歉意。”
喜歡華娛從2014開始請大家收藏:()華娛從2014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