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就是喜歡懷念過去。
奧斯卡委員會那些老家夥們也是如此,他們會懷念過去的那些膠片電影,會懷念曾經的歌舞片,也會懷念那些默片,黑白電影。
而這些電影,在奧斯卡的爭奪上先天就具有巨大優勢。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2011年的電影【藝術家】,這是一部【黑白浪漫愛情默片】。
它講述的是在八九十年前的好萊塢,一位走下坡路的男演員和一位正在崛起的女演員之間的愛情故事。
好家夥,直接給那些老家夥們看的激動不已。
這才是他們想要的藝術啊!
什麼都不必多說了,小金人直接往兜裡揣!
不要?
不要我也得塞給你!還得把最好的塞給你!
於是在2012年的奧斯卡上,【藝術家】拿到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在內的五個獎項!
跟它同一批競爭奧斯卡的電影都委屈的要死。
這不是作弊是什麼?
用這樣的方式來討好觀眾?
不過之後這個方法沒人用了,因為【藝術家】虧了個底朝天,哪怕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但現在這個年代有誰樂意看黑白默片?
如果是卓彆林的還行,這種單薄的愛情故事有誰看?
而資本們運作奧斯卡,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賺錢。
即便能拿到奧斯卡,卻還是要虧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不是誰都有底氣像昆鵬這麼揮霍的。
尤其是在獨立電影圈子裡,有這個資本就更少了。
黑白默片的路走不通,那就換一條。
於是他們盯上了歌舞片。
歌舞片在好萊塢有著極為輝煌的時刻,它們與西部片,史詩片,動作片各領了十幾年的風潮,再之後就是超級英雄們的時代了。
不過歌舞片的輝煌到七八十年代就迅速沒落,到了21世紀初又短暫的掀起複興的風潮,以【紅磨坊】和【芝加哥】這兩部電影為首。
後麵又出現了【歌舞青春】這樣的校園電影。
但也不過是短暫的風潮與懷念,這樣的電影早就不適合現在這個年代,不可能成為主流。
而【愛樂之城】,也肯定做不到這一點。
但卻能得到奧斯卡那些老家夥們的青睞!
昆鵬也沒什麼好指摘的,奧斯卡本就不限製題材,他們喜歡討好委員會也無可厚非。
“這是一部很有競爭力的電影,好在【寄生蟲】是現實諷刺題材電影,對於社會輿論來說,肯定還是偏向於【寄生蟲】的。”
迪士尼公關部經理總結道:“其他還有幾部電影或許也會成為競爭者,不過壓力不大,最主要還是得把【愛樂之城】和【月光男孩】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