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生搞天啟點的策略就是廣撒網。
對李當當他也沒放過。既然寫論文,尤其是李當當想搞成專業的學術論文,要求嚴格。那就讓他慢慢搞。但是他的培訓班也得催一催。
趙海生專門打電話給李當當,又一次闡述了發展經濟是最重要的話,鼓勵他趁著寒假快要來臨,多做推廣,力爭讓更多的人體會到舞蹈的美。
“你啊你,海生,以前我覺得你挺聰明的嘛。現在你有點過頭了。而且你我都是這個級彆了,你還讓我去搞那種低級的推廣?你彆忘了,我也是一個文化人啊!”
李當當傲氣地掛了電話。
趙海生也沒有生氣。本來就是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事情。
敲打或者說騷擾完李當當,趙海生又把電話打給了包鐵生。
“趙總,你詢問咱們未來食品開店的事情嗎?現在正忙著呢。不過,有什麼事情你就問吧。就是我這邊比較嘈雜。”
趙海生也不管這個了,直接就問。
“原來那個南商小吃開店怎麼一直有點停滯啊?怎麼自己要賺錢,但同時能做點扶貧的事情還是要做的啊!共同富裕可不是一個口號啊!”
趙海生說起這件事,可就絕對理直氣壯了。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按理說,隻要資金夠,大山裡麵的貧困戶可多的事。問題可能還在於觀念吧。南商那邊推廣其實一直不是很給力。不過現在我已經不管這些事情了,你要是想知道詳細的情況。對了,你還記得咱們當初去考察的時候,那個負責接待咱們的張秘書嗎?”
“記得,挺有乾勁的小夥子嘛。我記得當初他就提出大山裡的人想致富,最好是移民,移民到大山外麵。這個和咱們搞的這個到全國去開店,還真有點異曲同工啊。”
說起張秘書,趙海生還真想起來了。
“你可以問一下他,現在他在南商那邊,是具體負責這件事情的。你記一下他的聯係方式。”
張秘書的電話倒是一撥就通。趙海生剛提到自己,張秘書的笑聲就傳過來了。
“趙總的聲音可是很好辨認的啊!當初您來我們南商的時候,咱們交談的就不少。我記得您還看了我們南商的縣誌。你的聲音我一聽就聽出來了。還有你的磁帶,我也買了呢。”
寒暄之後,趙海生直接就問起了為什麼南商小吃推廣速度不快的事情。
“兩個原因,剛好現在沒人,我就簡短地說一下吧。還真不是錢的事情,現在南商小吃能賺錢,我們這邊其實都是賺了的。具體原因是南商下麵的人工作不好做,需要慢慢來,隻能等每年過春節的時候,在外地開店的人賺錢回來了,我們再帶著他們現身說法,才能有效果。”
趙海生一想還真是這個問題。農民淳樸歸淳樸,但是也被騙得多了,懷疑精神也不少。多觀望一陣子,反而是比較靠譜或者說比較穩妥的選擇。
“另外一個原因是什麼?”趙海生問道。
“這件事因為歸屬我們南商了,所以領導們覺得細水長流也不錯。現有的製度明確規定了隻有我們南商戶籍的人才能開南商小吃店,其他人想開也開不了,而且現在市場上就認可我們南商小吃。而且一家店的開店交的費用也不高,上麵領導覺得即使多開一百家,效果也不太大,還不如慢慢來。另外他們也擔心開得太多,沒人吃了。”
“這些人怎麼想的呢?咱們國家這麼大!再多開一百家也有人吃啊!”趙海生抱怨道。
掛了電話之後,趙海生就想著怎麼破局。彆說還真想到了。
趙海生又把問題甩給了包鐵生。
“南商小吃這件事,你們在製度上有漏洞啊!當初為什麼規定隻有南商戶籍的人才能開店啊?咱們這個雖然是扶貧項目,但是如果嚴格規定了戶籍,這些人難免會有惰性啊!現在我看了看,南商小吃開店的速度令人發指啊!”
趙海生對包鐵生吐槽。
“那有什麼辦法啊?本來就是想扶貧的。”
“可以搞連鎖加盟啊,給非南商戶籍的人也開一道口子。隻要在加盟費上做出差彆就行了。南商人不會反對的。比如現在南商戶籍的開店加盟費是每月20,非南商戶籍的人就收雙倍嘛,這點錢是很容易賺回來的。”
“咦,這倒是一個好辦法。可是我沒時間和精力搞這個。”
“讓你導師找人乾啊!這事當初就是他牽頭的。”
琢磨了一遍南商小吃的事情,知道包鐵生的導師已經去推廣這件事了。趙海生就開始掰著指頭盤算了起來。
盤算一遍之後才發現,這件事還真急不來。
現在已經到了年底了。在東大這個國家,春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開新店啊什麼的,一般都不會在年底開張。而且南商那邊推廣,應該也需要時間,這一切隻能春節之後再見分曉了。
折騰了這幾件事之後,就到了晚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