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還是趙秀麗記憶中的後山。
山上大片枸杞樹林,紅彤彤的枸杞掛滿樹上,像一串串的紅燈籠。
趙秀麗仿佛間看到了財神在向她招手。
一群人不用分工,大的摘枝上麵的枸杞,小的摘靠近地麵的枸杞。
劉玉蘭和她6歲的弟弟劉啟,要和我們一起比賽,隻見他們手腳麻利,很快裝滿一籃子。
接著又是第二籃,第三籃。
趙秀麗心滿意足的同時,感歎三嬸家的細心,準備了足夠多的籃子和雞蛋。
天材地寶眾多的後山,資源豐富,是對小溪村村民的饋贈。
輸了比賽,心情卻愉悅的趙秀麗,在此時此景中已經孕量出第一道小吃的規劃。
……
想想都興奮,滿山的枸杞,可以做多少碗枸杞銀耳羹啊。
一碗銀耳羹賣8角,一天賣30碗,一個月就是72元。
趙秀麗越算越興奮。
除去材料成本,一個月最少可以掙50元,差不多是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了,還是小吃攤上的一種小吃。
憑借後世的記憶,讓小吃攤增加更多種小吃,那不是我趙家很快就發了!
看著喜形於色的趙秀麗,玉蘭拉了拉她的衣袖:“回神了,想什麼啦?讓你那麼開心。”
嘻嘻。
“保密”趙秀麗神秘的說道。
……
忙活了一上午,終於將所摘的枸杞全部搬下了山。
黃燕三嬸看著累得快趴下的我們,和堆在院裡的枸杞,有些吃驚。
黃燕:“你們可厲害,以為你們會摘一些,沒想到……。
黃燕看向劉三叔,挑了挑眉問道:“誰讓你摘那麼多回來的?”
劉三叔眨眼道:“彆問,是秀麗要求的。”
……
沒有看到二人互動的趙秀麗,現在心裡全是商業大計。
趙秀麗:“三叔三嬸,現在的枸杞賣多少錢一斤啊?”
黃燕:“枸杞不值錢,所以才沒人摘。
藥店收5分錢一斤,炮製好的1角8分一斤,三斤多才能炮製一斤,你們這一籃子有5斤多點,差不多可以換一個雞蛋。”
劉三叔:“有這個功夫去山上摘回來,花好幾天時間炮製好,再去鎮上賣,所用時間長,產生價值低。
勤快的孩子都可以用這個時間,做很多事情了,誰還願意費這個功夫摘枸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