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川進京路上就想好了,他要用這些錢換十三金花窩點遺留的那些攝影器材和那棟獨棟小樓。
那些器材一看就是好東西。如果環宇影視用不著,他就給賣了。那棟獨棟小樓現在也搶手得很。轉手不虧。
他這個想法當然沒問題。打擊違法犯罪收繳的贓物最後終歸是要物儘其用的。李小川這一舉動,還替單位省事了呢。
所以,他很順利就拿到了那批攝影器材和獨棟小樓的產權。在招待所休息了一夜後,他先買了點兒水果去拜訪趙老。
雖然臨近年關,但趙老依舊在忙碌,科研已經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單純的一份工作。
李小川是在暖棚裡找到他的。當時他正蹲在苗床前,拿個放大鏡觀察著什麼。看見李小川,他非常高興。熱情的邀請李小川去家裡坐坐。
李小川從善如流。
趙老家就在農研所裡,一棟簡陋的紅磚筒子樓的二樓。他女兒結婚了,不常回來,他老伴兒是研究甜瓜的。經常在外頭一出差就倆仨月。
所以,家裡經常就他一個人。
筒子樓的走廊在中間,兩邊都是房間,所以光線很昏暗。走廊裡還擺著各家的碗櫃啥的。很是狹窄逼仄。
李小川沒想到,堂堂大教授,為了全國人民的肚子嘔心瀝血,現實中竟然住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
趙老看他臉色陰沉,有些不好意思道:“現在我們的國家才剛剛步入振興的起步階段,所以條件是艱苦了些,不要見笑。”
李小川道:“我隻是不敢置信。”
“這些都是身外之物嘛。縱有廣廈千萬間,予獨眠七尺。人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也不隻為了吃飯……”說到此,他聲音一頓:“啊不對。彆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我們農研所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為了吃飯。”
說完,他自己先笑了起來。
趙老家的房門也不鎖,隻是虛掩著。推門進去,李小川的眼界再次被刷新。
樓道裡昏暗逼仄也就罷了。畢竟筒子樓嘛,彆指望能多好。
趙老的屋裡,那簡直就沒法兒評。
牆上、地上、茶幾上,就連床帳子上掛的不是麥穗就是玉米穗。祖傳農民家裡也沒這樣瘋魔的。
除了這些就是書,筆記本。
趙老把李小川讓在唯一一把空著的椅子上,想給李小川倒點兒水。結果暖壺蓋上都結蜘蛛網了。
就這,怪不得他女兒結婚以後不回來。回來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趙老一時有些尷尬。站在屋內,拿著他那個結了蛛網的暖壺十分局促:“你看這,真不好意思。”
最後,是李小川自己動手升了煤爐子,洗了水壺、暖壺和杯子,給他和趙老各自沏了茶。
午飯是趙老的學生從食堂打了送過來的。
還彆說,趙老雖然生活自理能力一塌糊塗,但他家的茶真是好茶,在外頭不一定能買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