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雪的“悲情母親”人設、周明山的“科技絕緣體”謊言、杜思明的“正義使者”偽裝、馬前子的“教師權威”迷信,連同會長許星辰的“當代林則徐”光環,在鐵證如山和荒誕的對比下,碎了一地。
公眾的憤怒和嘲笑如同海嘯:
“一邊哭訴遊戲毀家,一邊通宵麻將?奧斯卡欠她一座小金人!”
“榜一大哥教人戒網癮?年度魔幻現實!”
“砸兒子電腦的‘英雄’?現實中連自己老婆都養不起的窩囊廢!”
“自己把兒子養成巨嬰,甩鍋給二十年前的遊戲?這老師誤人子弟!”
“這不是聯盟,是大型偽善表演現場!”
讚助商紛紛切割,官方介入調查,曾經的擁躉也如夢初醒,羞憤交加。
這個建立在恐懼營銷、謊言編織、利益輸送和極端反智之上的畸形組織,在巨大的輿論風暴和信用破產中,終於宣告解散。
塵埃落定後,“真實視角”發布了最後一段視頻。
沒有激烈的控訴,沒有血腥的畫麵,隻有平靜而有力的文字旁白,伴隨著剪輯精良、充滿時代印記的畫麵:
【畫麵:泛黃的舊報紙標題《武俠小說荼毒青少年,一代人將被毀掉!》,旁邊是一本被翻爛的《射雕英雄傳》】
【畫麵:80年代老式電視機播放《上海灘》,家長指著電視怒斥孩子的場景漫畫】
【畫麵:90年代末煙霧繚繞的網吧,門外貼著“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標語,家長揪著孩子耳朵拖出來的照片】
【畫麵:00後、10後孩子們低頭看手機的剪影,旁邊是“網癮”、“電子海洛因”等刺眼標簽】
旁白華清ai合成音,平靜而深沉):
“70後,被稱為‘垮掉的一代’,沉迷武俠小說,金庸古龍是他們的‘精神鴉片’,長輩歎息:國將不國,未來何在?”
“80後,被稱為‘迷茫的一代’,港台電視劇、流行歌曲是‘糖衣炮彈’,長輩憂心:崇洋媚外,精神空虛。”
“90後,被稱為‘叛逆的一代’,網吧通宵是‘電子鴉片’的象征,長輩斷言:沉迷虛擬,不務正業,這代人完了。”
“00後、10後,被稱為‘被手機毀掉的一代’,網絡遊戲成了新時代的‘洪水猛獸’,同樣的論調再次響起:滅國滅種,危在旦夕。”
【畫麵切換:70後工程師在建設三峽大壩、80後程序員在敲擊代碼、90後醫護人員在抗疫一線、00後工程師在調試航天器的紀實鏡頭快速閃過】
【畫麵最終定格:一幅華國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科技成就的壯麗畫卷,每一代人的身影都在其中奮鬥】
旁白語氣轉為堅定有力):
“然而,曆史給出了答案。”
“沉迷武俠小說的70後,用雙手築起了華國經濟騰飛的高樓廣廈。”
“聽著港台歌曲、看著錄像帶的80後,成為了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的中堅脊梁。”
“泡在網吧的90後,在關鍵時刻扛起了責任,守護著家國安康。”
“被手機‘捆綁’的00後,正以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探索著未來的無限可能。”
“我們的國家,沒有葬送在任何一代人手裡。”
“她在一代代曾被質疑、被擔憂、被貼上標簽的年輕人手中,克服重重挑戰,步履堅定地走向了繁榮與強大。”
“妖魔化新事物,將複雜的社會、教育問題簡單歸咎於某個載體,是思維的懶惰,更是對下一代的不公與傷害。”
“與其恐懼,不如理解。”
“與其禁錮,不如引導。”
“與其撕裂,不如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