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諸族的首領、國王又不由有些失望。
漢官居左,乃是尊位,意味著在即將成立的蒼胡帝國核心,漢人的影響力將占據主導。
然而劉封接下來的話,卻又讓他們精神一振。
“至於右輔政的人選!”
劉封略作停頓,目光掃過羌渠、昆吾等人,說道:
“當從歸附帝國、功勳卓著之各族首領中遴選。其責在於溝通諸部,反映族情,協理草原及西域事務,確保各族之權益與聲音,能上達天聽。”
雖然帝國真正的權柄無疑掌握在劉封手中,帝後亦是其代言人,但明確設立由胡人首領擔任的右輔政,並賦予實權,這無疑是給了他們一個極高的政治地位和參與帝國核心決策的通道!
這與昔日單純臣服、納貢稱臣有著天壤之彆。
烏孫大王子昆吾聞言,胸膛不禁微微挺起,眼中燃起熾熱的光芒。
烏孫國力強盛,帶甲數十萬,乃是西域霸主,若論資格、實力,這右輔政之位,他烏孫當仁不讓!
他下意識地看向劉封,希望能從對方眼中得到些許暗示。
然而,劉封的目光卻越過了他,落在了因激動而麵色微微漲紅的羌渠身上,臉上露出一抹讚許的笑容:
“右輔政之人選,首重功勳與忠誠。”
“匈奴右賢王羌渠,於河套之戰中,深明大義,棄暗投明。不僅親率五萬鐵騎助我大漢破敵,更獻上匈奴兵力分布、糧草囤積之要圖,使我軍能速破美稽王庭,生擒呼征。其後分化匈奴諸部,勸降鮮卑潰軍,於蒼胡族之創立,可謂居功至偉!”
劉封的聲音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敲在眾人心坎上:“故此,蒼胡帝國首任右輔政,由羌渠擔任!望其能秉持公心,為帝國效力,為諸族謀福!”
“羌渠領命!謝大將軍隆恩!謝帝後信任!”
羌渠幾乎是立刻從席位上躍起,大步走到殿中,對著劉封與珂玥深深一躬到底,聲音因激動而帶著一絲顫抖。
他賭對了!
從最初暗中聯絡漢使,到毅然投誠,再到全力配合漢軍行動,所有的冒險與付出,在此刻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回報!
右輔政!
這可是在蒼胡帝國中僅次於帝後和左輔政的尊崇職位,足以讓他羌渠之名,永載草原史冊!
而一旁的昆吾,臉色瞬間黯淡下去,雖然極力保持鎮定,但緊握的拳頭和微微抽動的嘴角,仍泄露了他內心的失落與不甘。
烏孫終究是晚了一步,或者說,羌渠的“從龍之功”實在太大,無可替代。
劉封將昆吾的反應看在眼裡,卻並未點破。
帝王之術,在於平衡。
重用功勳卓著的羌渠,可激勵後來者效仿,亦可暫時壓製實力最強的烏孫,避免其尾大不掉。
劉封轉而看向眾人,朗聲道:
“羌渠擔任右輔政,乃其應得之賞。然帝國非一人之帝國,乃蒼胡萬族之帝國。左右輔政之下,當設【諸部議事會】,由各族首領或其指定代表組成,凡涉及各族利益之重大決策,皆需經議事會商議。帝國草創,官職爵位,日後將依功績、貢獻,陸續封賞,絕不吝嗇!”
這番話,既肯定了羌渠的地位,又給了其他部落,尤其是烏孫這樣的強國以希望和念想。
於闐王、焉耆王等人互相對視一眼,紛紛從席位上起身,對著羌渠拱手:
“恭賀羌渠右輔政!”
“右輔政深明大義,功勳卓著,實至名歸!”
“我等必全力支持右輔政,共襄帝國盛舉!”
一時間,殿內恭賀之聲不絕於耳。
縱然有人心中略有微詞,但在劉封的絕對權威和“漢胡共治”的大義名分下,也迅速收斂心思,加入到恭賀的行列中。
拓跋恒等鮮卑代表也躬身行禮,表示遵從。
他們新附不久,能保有部族建製已屬萬幸,此刻更不敢有絲毫異議。
羌渠誌得意滿,連連還禮,心中對劉封的感激與敬畏更是達到頂點。
見官製初定,人心漸安,劉封與珂玥相視一笑。
珂玥適時開口,聲音清越而溫婉:“既如此,便請諸位首領謹記今日之約。”
“十日之期的帝國大典,望我等同心同德,共鑄蒼胡帝國萬世之基!”
“謹遵帝後之命!同心同德,共鑄帝國!”
殿內眾首領與各國國王齊聲應和,聲震屋瓦。
劉封眼眸浮現一抹滿意之色。
蒼胡帝國初步的權力架構就此奠定。
一個融合漢胡、前所未有的龐大帝國,呼之欲出。
喜歡三國:從對大耳賊揮舞鋤頭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對大耳賊揮舞鋤頭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