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蓋好這一堆,剛起身把紙箱外麵的玩具掃起來,攏起堆,推到紙箱旁邊,正要把紙箱打開,將外麵那堆玩具也蓋進來——
剛打開一道縫,將外麵那堆蓋住,一個眨眼,裡麵的那堆玩具又赫然出現在紙箱的後麵。
蓋住外麵的玩具,裡麵的玩具又變成了外麵的玩具。
外麵的玩具又變成了裡麵的玩具,裡麵的玩具又變成了外麵的玩具,外麵的玩具又變成了……
於白不蓋了。
因為他注意到,紙箱倒扣時,裡麵的玩具應該處於無法逃脫的狀態。
但隻要紙箱被打開一點,那都會讓裡麵的玩具逃出來。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於白還多次嘗試,想看看具體要打開多寬的縫,裡麵的玩具才能逃出來。
沒有想象中嚴格,至少塞幾張紙進縫隙,玩具們依舊待在紙箱裡麵。
但是呢,不把這個紙箱開大一點,又沒法把外麵的玩具罩進去,而且問題也主要出在“要蓋住外麵的玩具”上。
一,玩具們在被紙箱倒扣著封閉時,無法移動。
二,當玩具們不被紙箱封閉時,此時能限製它們行動,隻有視線。
那問題來了。
眼下玩具四散,該怎麼把它們一點點收集起來,同時又不給它們機會逃跑呢?
畢竟這邊又要撿,那邊還得看著。
這下真的是一隻眼睛站崗,一隻眼睛放哨了。
他想了想,試著把玩具們擺成一個可以互相監視的陣型。
於是,他把其中幾隻玩具調轉方向,雙眼對準彼此,擺成了一個環形。
這樣一來,每隻玩具都能通過自己眼睛上的鏡片,反射到另一隻玩具的位置。
擺了一圈後,他退開幾步,觀察著這些被鏡片連成監視網的玩具。
移開視線,又移回來,果然它們都乖乖待在原地,哪怕在自己移開視線時,它們也沒有再逃竄。
於白把那些更遠的玩具逐步拖拽到環形邊緣,繼續擺放,擴展陣型。
期間,為了確保視線是對齊的,於白還會用手電筒照射、測試,以保證玩具之間能相互監視。
直到地上所有玩具都被圈入這個鏡片監視網裡。
等了一會,觀察一下,發現它們還真被彼此的視線困住了,無法移動,他的這個相互監視陣型似乎奏效了。
不過,很快又有一個新的問題。
這些玩具們的確被相互監視住了,可也意味著它們處於一個平衡狀態,隻要於白稍微靠近,試圖觸碰其中一隻,其他玩具架就會因為視線錯位而趁機逃脫。
他嘗試將一隻玩具從陣型裡抽出來——果然,一個眨眼,剛剛那些原本老實待著的玩具立刻散了開去。
於白眉頭一皺,腦海裡快速分析當下情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