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最終發現被騙,報警舉報,但由於合同條款漏洞,警方未能立案。
案件編號:b1045
報案人凱文·史密斯
凱文的兒子失蹤後,他聯係韋斯特進行調查。
韋斯特提供了一封“匿名信件”,暗示孩子可能被拐賣到外地。
但經警方調查,該信件的筆跡與韋斯特本人高度相似,最終被認定為偽造。
凱文支付的1.2萬信用點最終無法追回,案件進入民事訴訟。
案件編號:c2098
報案人:艾麗莎·格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艾麗莎的弟弟在10年前失蹤,最近收到“疑似親屬”的來信,表示願意見麵。
她雇傭韋斯特進行身份核查,但韋斯特提供的調查報告被發現是完全捏造的。
艾麗莎支付的7000信用點最終無法追回,案件被列入詐騙調查。
……
“看來受害人明麵上是私家偵探,實際上在欺騙那些親屬失蹤的家庭嘛。”李書喃喃道,“這種錢也掙,真沒良心……”
舒良策目光掃過屏幕上不斷跳出的案件記錄,案件編號後接連不斷的序列數字表明,這個韋斯特生前所涉的詐騙案遠遠不止這三起。
僅警方備案在案的,就已經超過十餘起,更彆提那些未被報案、或最終未能成功立案的案件。
失蹤者家屬這類目標群體大多情緒脆弱,容易受騙,希望快速找到親人,即使付出高昂費用也願意嘗試。
而事務所表麵合法,簽訂合同時附加免責條款,即使騙了錢也難以定罪。
隻要提供“調查報告”,哪怕是捏造的,就能避免直接被起訴詐騙。
而且韋斯特采取的是分批收費,逐步榨乾受害者,
先收少量調查費,讓客戶降低警惕心。
然後以“更深層調查”為由,不斷加價,最高可達數萬信用點。
……
數據流在空氣中交織,冷色調的浮動界麵層層疊加,像是無形的囚籠,將韋斯特的罪行鎖進其中。
舒良策將所有案件都調出來,身邊浮動光屏包圍。
失蹤者家屬,心理脆弱,易受騙。
高額費用,層層遞進,騙得乾淨利落。
事務所名義合法,簽訂免責條款,規避法律責任。
每一個細節,韋斯特都計算得精準,確保自己始終站在法律的邊緣,像一隻謹慎狡猾的捕食者,利用法律漏洞榨取每一分錢。
舒良策視線微沉,光屏浮現的案件信息與屍檢報告的數據交錯在一起,
死者腹部致命的深切割傷,手部的多處防禦傷口,結合作案凶器推測出的斧頭……
這些都在拚湊出一個高度指向的可能性——
作案人極可能來自這些受騙家庭。
他不是隨機殺人,也不是精心策劃的職業犯罪,而是某個受害者,或某個痛恨韋斯特的親屬,憤怒至極後動手複仇。
這給警方的偵破帶來了新的難題。
以往調查死者的社會關係,是為了找到動機明確、與死者有直接矛盾的嫌疑人,
比如債務糾紛、情感恩怨、利益衝突等,通常能縮小調查範圍,快速鎖定可疑對象。
但這次不同——韋斯特的受騙者眾多,且分布廣泛,他騙的不隻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群體。
作案人可能是任何一個受害者,或者受害者的親屬,甚至是多個受害者聯手作案。
這種情況下,警方無法依靠傳統的“死者關係網”來篩選嫌疑人,而必須重新梳理所有受害者,排查誰的憤怒最終轉化為殺意。
然而眼下時間緊迫,要怎麼進一步縮小嫌疑人範圍呢……?
喜歡殺意側寫請大家收藏:()殺意側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