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祿不敢置信地瞪大雙眼,發現這一子過後,自己的“軍隊”已經是必死的命運了。
像是被抽空了精氣神一樣,曾公祿癱在椅子上,整個人散發著一股絕望的氣息:“不下了不下了,師兄太厲害了。”
楚辭取出兩個杯子倒上茶水,將一杯茶推到曾公祿麵前,道:“喝茶。”
“哦,謝謝師兄。”曾公祿恢複精神,吹散了茶水升騰的熱氣,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
楚辭也是如此。
“啊,好茶!”曾公祿稱讚道。
楚辭眯起眼,看上去十分開心:“這可是我自己種的。”
“哇,師兄還有這本事,太厲害了吧。”
“不過是春風化雨的一點應用手段罷了。”楚辭擺手,自謙道。
曾公祿握著茶杯,左顧右盼,小聲道:“師兄有沒有聽過那個?”
“哪個?”楚辭不解地看著曾公祿,覺得他正直的臉上莫名多出了一絲猥瑣。
曾公祿偷偷摸摸地,好像在說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你知道最近出了個神童嗎?破解了公孫先生的玲瓏殘局,還題了一首詩在黃鶴樓上。”
“哦。”楚辭恍然,原來是主角來了。
他這些日子在藥園吃吃喝喝、看書下棋,還真不知道這件事。
曾公祿道:“聽說掌教已經去城內了,要將這位神童收為弟子呢。”
在這個世界,人人都有一步登天的可能,但能從世間萬物的表象中悟出道與理的人少之又少。
像原身這類從祖師的道圖中悟出道圖的求道者,還有另一個稱呼叫悟道者。
每個人隻能有一幅道圖,即便修為增長,對世界的領悟加深,也隻會是在道圖的基礎上擴展。
因此領悟祖師的“道理”,最後的結果也不會超過祖師本人。
而能直接從天地萬物中悟出道圖的,叫立道者。
他們的“道理”未經過他人的“道理”影響,是對天地的領悟,最後能達成的境界比悟道者高出許多。
像長春門的四季圖,便是由祖師這位立道者成道後留下的“道理”,能夠讓後人參悟。
立道者比悟道者更加稀少,能夠達到的高度也更高,是各派都想要收入門中的天才。
但悟道圖這件事在沒成功之前,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經過幾千年的總結,求道者發現在某一方麵表現出眾的人,往往更容易悟出道圖。
主角這位“神童”,在求道者眼中便是有極大機會成為立道者的苗子。
“嗐,那跟我們又有什麼關係,那孩子即便是入了門,也是被掌教收為弟子的親傳。”楚辭道。
曾公祿歪頭想了想,道:“也是。”
“那你想那麼多乾嘛,繼續下棋?”
“不要啊,我下不過你。”曾公祿表示拒絕。
楚辭沉思片刻,道:“既然圍棋下不過我,那就來試試更簡單的五子棋吧。”
“五子棋?那是什麼?”曾公祿來了興趣。
“就是將五個子連在一起就算贏,無論是橫豎還是斜著。”
“這麼簡單,來戰!”曾公祿一聽,尋思了一下,鬥誌滿滿地開始整理棋子。
一刻鐘後,曾公祿雙眼失神地丟下最後一顆棋子,不解地低語:“怎麼會呢,怎麼會三十連跪呢,這不對吧。”
楚辭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