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對這個世界的人來說過得很快,若是國家所處的位階高,便不會感覺到生命的流逝。
自拒絕小換位賽已有半年,楚辭又參加了兩次紅方七國舉辦的多國競賽,成功拿到一座礦山和多達百萬畝的良田,解決了秦國資源缺乏的問題。
畢竟兵位的糧食夠七成人飽腹,而不是隻夠七成人活著。
魏國首席對楚辭不給麵子的行為沒有反應,好像那次邀請隻是隨口一說,但楚辭這件事沒有這麼容易結束。
在兩次多國競賽中,他就遭遇了魏國的狙擊。
不是說他們能控製比賽的匹配機製,而是十分有針對性地在逼出他的棋風棋路。
即便是特級大師,擅長的棋風也就一兩種,若是被人研究透了,在跟同級棋士的對弈中天然就落了下風。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便是如此。
在察覺到魏國的想法後,楚辭每一局都展示了不同的風格,上一局還是充滿攻擊性的快速攻殺,下一局就變成無縫可入的烏龜。
兩次競賽結束後,魏國就再也沒有棋士來找他對弈了,換了一種方式針對楚辭。
在每月的匹配邀請中,楚辭需要邀請數十次才能等到一個人同意。
雖說他們都知道自己下不過楚辭,但也不至於幾十個人不願意跟他對弈。
後來他從黎平口中得知,是魏國首席向幾個下位國家的大師們下了命令,不讓他們接受楚辭的邀請。
靠這種手段試圖讓楚辭掉回一級,雖然不可能,但確實引起了他的不爽。
於是每天他都給魏國的大師們發送邀請,他們不同意,楚辭便讓人將這件事宣揚出去。
堂堂仕位的魏國,麵對來自兵位的大師的邀戰竟然避其鋒芒。
專業棋士知道楚辭的實力有多強,但大眾不知道啊。
他們隻知道楚辭是一名十五歲的少年,雖然也成了國家級大師,但總不可能比活了幾十年的國家級大師還強吧。
可魏國的大師又不敢真的接下,隻能不斷解釋說什麼沒時間,什麼狀態不好不下棋。
解釋得多了,全天下都知道整個魏國在怕一名十五歲的少年了。
他們不會在乎楚辭的實力,他們隻知道一個少年逼得魏國棋士不敢應戰。
時間久了,魏國內部也有了分歧,對那位魏國首席出現了不滿。
輿論鬨了半個月,魏國首席終於鬆口,讓魏國大師們接受了楚辭的邀請。
然後,慘敗。
魏國的所有國家級大師,都像是新手一樣被楚辭輕易打敗,棋譜被楚辭展示給所有人看。
一時之間,天下嘩然,都覺得魏國沒落了。
盯著仕位的幾個國家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鯊群,想要渾水摸魚,在魏國身上咬下一口。
有的贏了,有的輸了。
事實證明,他們在楚辭麵前看起來不堪一擊,並不代表他們就是真的弱。
經過一番毒打後,所有人都不會將楚辭看成十五歲的年輕人。
他是象棋界的頂尖棋手,而不是尚未成長起來的天才。
因為這件事,秦國在與周圍幾國的交易中都得到了優待,生怕楚辭對他們國家的大師來上這麼一套。
無法損害大師們的生活,但足以破壞他們經營了幾十年的名聲。
韓國首席也許是覺得就這麼認輸有點丟臉,當眾放出話說:“期待在換位賽與楚大師對弈。”
一國首席,特級大師邀戰,讓大家對換位賽都期待起來。
日月輪轉,很快便來到萬眾矚目的換位賽中。
各國的天空中都浮現出一張大屏幕,上麵寫著紅方七國的名字與積分。
換位賽的五日時間內,無論是否為棋士,都可以通過天道空間進行觀戰。
奕聖殿內,楚辭盤腿而坐,麵前是換位賽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