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皇宮是仿照洛陽宮殿紫微城的模式,在五代舊宮的基礎上建造的。
皇宮的正殿叫做大慶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也就是王行之他們參加殿試的地方。
大慶殿之南,是三省辦公的地方,二者之間有門樓相隔。
大慶殿之北的紫宸殿,是皇帝視朝的前殿。
每月朔望的朝會、郊廟典禮完成時的受賀及接見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舉行。
大慶殿西側的垂拱殿,是皇帝平日聽政的地方,也就是平日間舉行朝會,商量事情的地方。
紫宸、垂拱之間的文德殿,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後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
宮中的宴殿為集英殿、升平樓。
北宋皇宮內的殿宇並不很多,後宮的規製也不很大。
後宮有皇帝的寢殿數座,除後妃的殿宇外,後宮中尚有池、閣、亭、台等娛樂之處。
宋初時,皇帝為了表明勤儉愛民和對農事的重視,在皇宮中設觀稼殿和親蠶宮。
在後苑的觀稼殿,皇帝每年於殿前種稻,秋後收割。
另外,後宮宮殿有一宮殿名叫延福宮,是皇帝平日間休閒娛樂之處。
太監領頭,帶著王行之,在林原的護衛下很快來到延福宮。
延福宮殿、台、亭、閣眾多,景色宜人,隻不過現在還不比後來,後來宋徽宗擴建延福宮。
據曆史記載,宋徽宗擴建延福宮後,宮的東門為晨暉,西門稱麗澤。
大殿有延福、蕊珠。東旁的殿有移清、會寧、成平、睿謨、凝和、昆玉、群玉。
閣有蕙馥、報瓊、蟠桃、春錦、疊瓊、芬芳、麗玉、寒香、拂雲、偃蓋、翠保、鉛英、雲錦、蘭薰、摘玉。西側的閣有繁英、雪香、披芳、鉛華、瓊華、文綺、絳萼、瓊華、綠綺、瑤碧、清蔭、秋香、從玉、扶玉、絳雲。在會寧殿之北,有一座用石頭疊成的小山,山上建有一殿二亭,取名為翠微殿、雲歸亭、層亭。
在凝和殿附近,有兩座小閣,名曰玉英、玉澗。背靠城牆處,築有一個小土坡,上植杏樹,名為杏崗,旁列茅亭、修竹。
宮有右側為宴春閣,旁有一個小圓池,架石為亭,名為飛華。又有一個鑿開泉眼擴建成的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又於堤上架一道粱入於湖水,粱上設茅亭柵、鶴莊柵、鹿岩柵、孔翠柵。由此到麗澤門一帶,嘉花名木,類聚區分,幽勝宛如天造地設,人間仙境,極儘奢華。
隻可惜,靖康之恥後,南宋懦弱,終其一朝,不敢北望,汴梁蕭條,再到後來蒙古入主中原,汴梁徹底落幕,即使後世對延福宮有所修補,但繁華依舊不在。
相對而言,現在的延福宮雖然也美,但與曆史上記載記載的相差很大,宮殿隻有一座,亭台雖多,但卻沒記載中那樣奢華誇張。
此時,宋煦正坐在一座涼亭中喝茶等待,身旁有三五宮女侍候。
“見過陛下。”
太監領著兩人,來到涼亭,三人齊齊跪拜行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