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大才,孤懇請先生入朝,伴我左右,孤願以翰林大學士之位相待。”
聽完王行之的計策,慕容複再也按耐不住,壓製不住自己激動的內心,對著王行之躬身行禮,鄭重邀請。
王行之故作感動,拱手還禮,義正言辭的說道,
“吳王三顧,有昭烈之誠,學生若是再拒,有不識好歹之賢,學生願入吳王麾下,為吳王謀劃。”
“不過,學生初入吳國,若是貿然登居高位,反倒是不利。”
“所以,學生願為吳王帳下幕僚,日後若是立下功勳,吳王再封賞不遲。”
“先生大義。”
聽著王行之這一番言論,慕容複麵露感動。
風波惡三人也露出一抹佩服之色。
周邦彥也知道,該是他出場的時候了,他迅速上前,對著慕容複行禮道,“吳王,老朽之才雖不如臨淵,但臣讀百書,對律法多有偏高。”
“而士族子弟多有不法,所以臣自薦入朝廷刑部,願為吳王手下的滿寵與包拯,為吳王刑刀,正吳國刑罰之事。”
“哦。”
慕容複並未直接同意,而是看向王行之問道,“臨淵先生以為如何。”
王行之看了眼周邦彥,義正言辭的說道,“王上,美成雖然有才,但畢竟出身江南士族,若是在蘇杭兩地為官,必然受到親族之間羈絆。”
“王上不如將美成遣派至荊湖北路。”
“荊湖北路雖毗鄰長江漢水,但因靠近蜀地,吳國布有重兵,因此此地的異族不留,賊匪不存。”
“並且,荊湖北路的士族,都是些新紮根的士族,根基不牢。”
“王上若是遣美成前往,以法令行事,剛好合適。”
聽到此話,慕容複十分滿意,因為王行之這番分析,完全是站在了他的角度去考慮,完全摒棄了與周邦彥的情分。
這等做法可謂是映襯他的內心。
畢竟,古往今來,沒有哪個有大誌的王者不喜歡不結黨營私的能臣。
段譽和王語嫣卻是有些不解,畢竟在他們看來,王行之與周邦彥之間,可是朋友。
風波惡沒說話,但眼神中卻是露出一抹讚歎之色。
因為,他是慕容氏的家臣,認可的也隻有一心向著慕容家的人。
而王行之剛才一番話,完全就是將自身放在了孤臣的位置。
同時,周邦彥恰到好處的露出不解、疑惑以及細微的不滿之色。
而周邦彥的神情變化,又恰好被慕容複看到。
慕容複並未在意,反而感到欣喜,畢竟這周邦彥雖然不如王行之,但也是頗有才學,在士族中的名頭也不小。
並且,周邦彥出身杭州周家,與瀘州周家並無來往,隻能算是一個小士族,因此也正好符合他扶持的條件。
索性,慕容複也不再猶豫,對著周邦彥問道,“那清真先生,可願去荊湖北路?”
周邦彥一聽,趕忙看向王行之甚至還明目張膽的眨了眨眼睛。
不過,王行之就像是瞎子一般,硬是裝作沒看見,不發一言。
周邦彥見狀,眼底的不滿更濃,甚至變成了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