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不認識字,但精神烙印能讓他完整地讀懂這一篇文章。
這一篇文章,將人之於天地,比作寄生蟲。
人就是天地的寄生蟲,吸取天地的營養,導致天地衰亡。
但天地衰亡之後,人卻可以“破腹而出,另覓新主”。
看到這裡,陳誠也就能理解了,為什麼妖鏡說帝境強者最後會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這不就是如這石碑中留下的精神烙印所言嗎?
這作者倒也實在,一點都不給修行者留麵子。
而如今陳誠算是在考古,也能知道對方的文章產生了什麼效果。
隻是,陳誠不認為修士就是寄生蟲。
就算按照這個理論來判定,陳誠也覺得修士在天地之中,也應該算是體內的細菌,有有害細菌,也有益生菌。
像蕭雲汐和白玉蛟,明顯就是益生菌了。
她們在幫天地恢複元氣,調整狀態,做的都是有利於天地的事情。
這樣的做法也不會損害她們的修行,反而讓她們的修行有了很大的進步,可見,人與天地完全是可以共生互利,而非掠奪互害。
隻可惜,事到如今,那些古之大帝,已經紛紛離開了這個世界。
想來,寫出這篇文章的人或者勢力,在當時應該有些威望,不然也不會讓人信服。
陳誠將石碑遞給白玉蛟,讓她也感受一下,果然白玉嬌在沉入精神之後,也能讀懂碑文的文字了。
“人之將亡,或病或衰,天地之將亡,或劫或災……所以說,是古之大帝感受到了天地之間的災劫,認為天地即將衰亡,所以紛紛逃難而去?”
白玉嬌做出了和陳誠一樣的推斷,根據結果,再拿到了重要線索,去推導過程,這也不算難,有腦子就行。
“差不多吧,隻是他們這一走,天地是真的衰弱了,但還沒有消亡。”
陳誠也頗有些感慨,甚至隱隱覺得這可能是一個誤會。
說一個簡單的道理,人要死的時候,會有疾病或者衰老。
但人有了疾病或者虛弱,卻不能認定他是要死了啊。
這不是一個可以逆推的命題。
但古之大帝可能就進行了這種逆推理,從而導致大帝們紛紛逃出去,這下就真的導致天地衰弱了。
但天地還是沒死,它一口氣吊了很多年,眼看著如今一副要死的樣子,又被蕭雲汐和白玉蛟續了一口氣,眼瞅著還有再活過來的趨勢。
再想想這被限製在四個方向的災劫之氣,陳誠有理由懷疑這是鬨了個烏龍。
或許在上古時期,天地病了,然後多災多劫。
然後有修士悟道,天地病了,怕是活不久了,趕緊潤。
於是,小病變大病,真的一副要死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