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駐筆寫結語_求佛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求佛記 > 第414章 駐筆寫結語

第414章 駐筆寫結語(1 / 1)

秋後的夜晚總帶著點涼,巷口的梧桐樹落了第一片黃葉子時,四兒正幫老周把最後一個行李箱塞進後備箱。

老周的退休生活本該在這條住了二十年的老巷裡過,卻架不住遠在深圳的兒子一遍遍催——“媽,小寶沒人帶,您來搭把手”,催到最後,老周歎著氣收拾了行李,連常來四兒店裡做按摩的習慣,都得改成“以後視頻裡跟你嘮”。

“四兒啊,我這頸椎你最清楚,到了那邊要是疼起來,可沒第二個人能按得這麼舒服了。”老周拉著四兒的手,指節上的老年斑透著點不舍。四兒笑著拍了拍他的手背:

“您放心,我教您那套轉頭的小動作,每天練十分鐘,比啥都強。要是實在疼,我給您推薦深圳那邊的朋友,都是靠譜的推拿師。”

說話間,老周的兒子按了按喇叭,催著趕路,老周又回頭叮囑了兩句“彆太累著自己”,才鑽進了車裡。

看著車子拐出巷口,四兒站在原地愣了會兒,風卷著落葉貼在他的褲腳,像極了老周每次按摩完,慢悠悠跟他嘮家常的模樣——那些家長裡短、細碎煩惱,早就在一次次推拿裡,成了他生活裡的一部分。

四兒開的“康樂推拿”店不大,就一室一廳的住房,前間擺著三張按摩床,後間是個小休息室,放著一張羅漢床和一台用了五年的筆記本電腦。

每天早上六點半開門,晚上九點關門,除了午休那一個小時,他的手幾乎沒停過。

來店裡的多是老主顧,有像老周這樣的退休老人,也有附近寫字樓裡的上班族,還有些常年開車的司機。

每個人來的時候都帶著一身疲憊:小李是做設計的,每天對著電腦十幾個小時,肩頸硬得像塊石頭,按的時候總忍不住哼唧,嘴裡念叨著“這周又得加班”;

張阿姨膝蓋不好,走兩步就疼,每次來都要跟四兒說“家裡那小祖宗又不聽話了”,說著說著就紅了眼;王師傅是開出租車的,腰上有舊傷,按到疼處時會攥緊床單,卻還笑著說“再使勁點,過兩天要跑個長途”。

這些人和事,四兒都記在心裡。午休時,他就坐在休息室的沙發上,打開筆記本電腦,把這些日常敲成文字。

屏幕上的文檔名從“按摩師的日常”改成“按摩師的一天一夜”,改了三次——他想寫的不隻是白天的忙碌,還有深夜裡的故事。

有一次,淩晨一點多,店裡都準備關門了,一個小夥子跌跌撞撞闖進來,說自己剛跟女朋友分手,喝了酒,頭疼得厲害。

四兒沒推辭,給他做了頭部按摩,小夥子一邊按一邊哭,說“我那麼喜歡她,怎麼就走了呢”。四兒沒多說什麼,隻遞了杯溫水,等小夥子平靜下來,天已經快亮了。

這個片段,後來成了《按摩師的一天一夜》裡最打動人的章節,他在結尾寫:“我們每個人都帶著傷口來,按摩能揉開肌肉的硬結,卻揉不開心裡的結——可隻要有人願意聽,結就會鬆一點。”

寫這篇故事花了他一個多月,每天午休寫兩百字,晚上關店後再寫三百字,有時候寫到一半有人來按摩,就趕緊存上文檔,等忙完了再接著寫。

稿子寫完那天,他打印出來,給常來的幾個老主顧看,張阿姨讀著讀著就抹眼淚:“這寫的不就是我嗎?上次跟你說我家孫子的事,你都記著呐。”

四兒笑著點頭,心裡卻忽然空了一塊——這些年忙著開店,應付生活,好像很久沒停下來想想自己了。也就是從那天起,他開始琢磨:人這一輩子,除了掙錢、過日子,還該有點彆的什麼吧?

這個念頭,成了他描述求佛問道的起點。最初,他隻是在網上搜些佛經來讀,《金剛經》裡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讀了幾十遍,還是沒懂。

後來,巷口廟裡的王居士來按摩,看出他心事重,就跟他說:“想不通就去廟裡走走,聽聽師父怎麼說。”於是每個月初一十五,四兒都會早起,關了店門,去城郊的普照寺。

廟裡的師父,見他來得勤,就跟他聊兩句,教他打坐,說“打坐不是為了求什麼,是為了讓心定下來,看看自己到底在想什麼”。

第一次打坐,四兒隻坐了十分鐘就受不了,腿麻得像過電,腦子裡全是店裡的事:“今天小李會不會來?張阿姨的膝蓋好點沒?”

他想放棄,師父卻告訴他:“心就像個猴子,一會兒跳到東,一會兒跳到西,你不用抓它,就看著它跳,慢慢就乖了。”

後來,他每天關店後都會在休息室打坐半小時,從一開始的焦躁,到後來能靜下心來,再到能在按摩時也保持專注——按到客戶的痛點時,他不再急著用力揉開,而是先感受客戶的反應,再慢慢調整力度,就像明空師父說的“慢慢來,彆急”。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四兒覺得自己好像懂了點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懂。直到去年冬天,一位姓陳的老居士來按摩。

陳居士常年在各地寺廟參學,看四兒說話溫和,做事踏實,就問他:“你想不想見一位真正懂修行的師父?”四兒連忙點頭。陳居士給他寫了個地址,在幾十公裡外的一座山裡,說那位師父姓林,是位隱居的修行者,一般不見外人,但要是說“陳居士推薦的”,或許會願意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末,四兒提前關了店,坐最早一班公交車去山裡。山路不好走,他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到師父住的茅棚。茅棚裡很簡單,一張床,一張桌子,桌上放著幾本佛經。

林師父看起來有七十多歲,頭發花白,卻精神矍鑠。四兒說明來意後,林師父沒多說什麼,隻給他泡了杯茶,說:

“你每天按摩,雙手接觸的是人的身體,心裡接觸的是人的煩惱,這本身就是修行。不用去求什麼‘悟’,你在按摩時多一分耐心,多一分體諒,就是悟了;遇到客戶發脾氣,你能不生氣,就是悟了。”

那天,四兒在茅棚裡待了一下午,林師父沒跟他講太多大道理,隻讓他看自己劈柴、做飯——劈柴時要專注,不然會傷手;做飯時要用心,不然會糊。

四兒忽然就懂了:原來修行不是躲在山裡打坐,是在紅塵裡做事——按摩時好好按摩,聽客戶說話時好好聽,遇到煩惱時好好麵對。下山的時候,夕陽照在山路上,他腳步輕快,心裡像卸了塊石頭。

從那以後,四兒開始寫《求佛記》。他沒寫什麼高深的理論,隻寫自己這兩年的經曆:第一次讀佛經的困惑,第一次打坐的焦躁,第一次見林師父的頓悟。

還有那些在按摩店裡遇到的人和事——小李後來換了份輕鬆的工作,來按摩時臉上有了笑;張阿姨的孫子聽話了,她來的時候會帶自己做的包子;王師傅跑長途回來,會給四兒帶一包外地的茶葉。

他在《求佛記》裡寫:“我以前總以為,求佛是為了找個答案,後來才知道,根本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我的路,就是在按摩店裡,在跟客戶的聊天裡,在每天的打坐和做飯裡。”

有人問他,《求佛記》裡怎麼沒寫林師父教他的“秘法”?四兒總是笑著說:“哪有什麼秘法?修行就像按摩,彆人隻能教你手法,能不能按得舒服,還得靠自己練,靠自己感受。

我跟林師父學的,不是什麼訣竅,是‘用心’——用心做事,用心待人,用心看自己的心。這些事,寫在紙上沒用,得自己做了才懂。”

現在的四兒,還是每天六點半開門,九點關門,午休時寫點東西,晚上關店後打坐半小時。

老周偶爾會發視頻來,說自己在深圳練了他教的小動作,頸椎好多了;小李會帶同事來店裡,說“四兒哥按得最舒服”;張阿姨還是會跟他嘮家常,隻是紅著眼的次數少了。

四兒的生活沒什麼大變化,卻又好像什麼都變了——以前他覺得開店是為了掙錢過日子,現在覺得,開店是為了跟這些有緣人相遇,是為了在紅塵裡練自己的心。

他有時候會想,自己這輩子可能都成不了什麼“高人”,也悟不透什麼“大道”,但沒關係。

就像林師父說的“迷中悟,悟中迷,本來就是修行的樣子”。他把《按摩師的一天一夜》和《求佛記》發布在番茄免費讀書平台,有人看了就問他:“你寫這些,是想告訴大家什麼?”四兒想了想,說:

“也沒什麼,就是想告訴大家,不管你是做什麼的,不管你有多少煩惱,都彆著急。慢慢來,用心過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修行。”

結語

四兒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沒有高深莫測的道理,隻有一個普通人在紅塵裡的日常:送彆的暖意,工作的瑣碎,求道的迷茫,頓悟的平靜。他不是什麼修行大師,也不是什麼作家,隻是一個按摩師,用雙手緩解他人的疼痛,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感悟,用真心對待每一個相遇的人。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像四兒一樣,在生活裡奔波,在迷茫中尋找,在煩惱中掙紮。我們總想著“悟”,總想著找個答案,卻忘了答案就在日常的每一件小事裡:

給家人做一頓飯,跟朋友說一句關心的話,認真做好手頭的工作,耐心傾聽彆人的煩惱。這些看似平凡的事,藏著最樸素的修行,也藏著最真實的幸福。

四兒說“以此作結,告慰有緣”,其實所謂“有緣”,就是每一個正在讀這個故事的你。願你能在四兒的文字裡,看到自己的影子;願你能在自己的日常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修行”;願你在迷中不慌,在悟中不傲,慢慢走,好好過,活成自己心裡的那束光。

喜歡求佛記請大家收藏:()求佛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人:演過戲嗎?你就神格麵具! 五分鐘寫歌,高冷女上司戀上我 車禍後,我的前女友全都來了 棠落江珩 千金算卦,總裁破災 開局娶女囚,我成就最強悍卒 高嫁豪門,我靠直播花錢火遍全網 世界生存係統 一代大醫在民間 四嫁帝王,三位前夫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