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林克提前安排的慶祝焰火,也是火力全開,各種噴發。
現在就是湖人的時刻,現在就是紫金的王朝!
林克看著舉起fvp獎杯的科比,心裡也是感慨萬千。
1990年代中期,nba忽然失去喬丹、遭遇巨大真空之後,收視率各種下降,集體慌亂的病急亂投醫。
“喬丹接班人”的活動,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其實喬丹接班人與否,跟打法反而沒有了必然關係。
當年打法不怎麼像喬丹的希爾和便士,都被捧做過喬丹接班人。
想想科比打法更像喬丹——這點喬丹自己都承認。
但後來科比成名時,也沒獲得當年如希爾或便士那樣,趕緊給捧上接班人的待遇。
199495季,格蘭特·希爾探花入行,打了半年就立馬入選全明星,全明星選票第一。
希爾203公分的小前鋒,打法無私的突破分球高手;除了探花身份和麵筐突入一步之外,彆的和喬丹並不像。
但媒體立刻開始說他是喬丹接班人。
同期另一位,1993年探花便士哈達維,201公分的高組織後衛,普遍觀感,都說哈達威打法像魔術師。
但是哈達威輕盈飄逸,背身步伐很好,球風觀賞性很強。
於是也被說成喬丹接班人,認為他可以接過喬丹的火炬。
論實力論娛樂論人緣,nba並不缺人:鯊魚、巴克利和大夢都是傳奇巨星,而且鯊魚、飛豬的娛樂性很強。
斯托克頓和郵差還在巔峰尾聲。但nba還是急著希望希爾和便士接班。
歸根到底,還是希望能有人,填補喬丹離開之後,產生的商業價值空白!
斯特恩在旁邊,再次看著肖華提供的數據報告。
2003年nba總決賽,場均收看人數2260萬人次!
與之相對的,1987總決賽,凱爾特人大戰湖人,伯德大戰魔術師,平均2412萬人觀看
而前一年凱爾特人打火箭,平均隻有1443萬。這就是魔術師vs伯德的魅力。
1990年總決賽活塞對開拓者,觀看人數平均1719萬:也有人看,不如魔術師和伯德。
所有這就是為什麼,當年魔術師和伯德,成為絕代雙驕,拯救nba的原因。
有人看,才有金錢,才有生意!
而到了1993年公牛三連冠,總決賽平均2721萬人收看,決勝戰達到3210萬。
喬丹的魅力,壓倒了魔術師與伯德!
1996年總決賽,平均2486萬收視。1997年,255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