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後來的事情,就發展成了如今模樣。
並州之所以有近一半的領土落入匈奴之手,與白波賊寇有著莫大的關係,可以說是直接影響。
可惜,白波軍大首領與二首領先後因呂布而死,但他們的勢力並未因此而遭受毀滅性打擊。
韓暹,李樂,胡才三人,仍舊領著十幾萬人遊蕩在並州,隻是比起郭太楊奉在時,他們沒了主心骨,陷入了迷茫期。
在這期間,韓暹與李樂爆發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韓暹本是落魄寒門出身,認為家族落寞全由腐敗的大漢王朝所造成,因此,他對於朝廷充滿了不甘與憤恨。
當初楊奉在時,還尚好一些。
韓暹對楊奉還是比較尊重的,後者還經常勸慰他想要改變命運,最終還是得靠朝廷,這樣才能複興寒門。
那會兒的韓暹確實聽了進去,內心產生了一絲絲的動搖。
可隨著楊奉死亡,自己接手白波軍,忽然間成為了一把手,擁有了這麼大的權勢。
他最後一絲動搖徹底消失,開始變得強橫,變得獨斷專行,不再受到任何製約與束縛。
而說回四首領李樂,他的出身和經曆,相比於韓暹來說過於平淡。
李樂本是河東郡一農戶,後黃巾殘部湧入河東郡,他便一咬牙,領著周圍數個村子靠種地都養不活自己的窮苦百姓們一並入了山落草為寇。
可以說他的入夥,是遭遇了曆史的不可抗因素,他本想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為養活一家人種地,就這樣平淡的過完一輩子,已經很知足了。
但大漢王朝破敗不堪,風雨飄搖,百姓們稱得上餓殍遍野,易子而食,這些慘狀在各地都有發生。
李樂實在不忍讓家人與鄉親父老活活餓死,這才被迫落草,乾脆跟著賊寇去劫掠官府與那些豪紳大戶!
在這個年代,憑什麼我們這些老百姓過的如此淒苦,而你們官府和豪紳大戶卻吃香的喝辣的?!
路邊那凍死的白骨臭肉,你們看上一眼甚至還要吐出來一口痰,戲謔罵一聲窮骨頭!
可就算如此,李樂仍舊沒有怨恨大漢朝廷,沒有怨恨天子。
他堅信,天子與大漢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壞的不是這個國家,而是國家棟梁中無數的蛀蟲。
早在郭太當初選擇與匈奴合作,攻取大漢城池,到後來更是愈發惡劣,竟屠戮不願同流合汙的普通百姓時,李樂就已經痛恨不已。
可他雖身為四首領,在郭太麵前卻一點底氣都沒有,更沒有強硬與其掰手腕的實力。
在無數個日夜,他都後悔不已,後悔上了這艘已經開的越來越偏的賊船。
白波軍的所作所為已經徹底背離了他的初衷!
他隻是想讓百姓們不被餓死,而不是讓已經可以不被餓死的百姓,轉頭去欺負當初的“自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