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在下看來,呂布之所以冒著天大的風險出關,無非隻有一個目的,就是馳援被我軍圍起來的汜水關!”
同為百戰之將,過去十年間,呂布以抗擊外敵為主,直至黃巾之亂爆發才被調回來參與中原戰事。
而孫堅,則馳騁於中原戰場,論起老練與戰陣經驗,他絲毫不輸呂布。
在虎牢關門大開,呂布衝出的刹那間,他幾乎同一時間就想到了對方想要做什麼。
不過在座的眾人也都不是草包,過去那麼久,再加上呂布突圍的方向很明確,就算當時沒反應過來,這會兒也該都知曉了其目的。
果不其然,在孫堅作答之後,袁紹的臉上並未感到驚詫。
曹操、公孫瓚等人也一樣毫無波瀾。
呂布的目的並不是重點,也不是眾人感到麻煩的根源。
畢竟,汜水關那裡還有八路諸侯,近二十萬軍隊,未嘗沒有做好圍點打援的準備。
真正讓袁紹頭疼的是,呂布之神勇,用兵之冒進,麾下騎軍之戰力。
尤其是冒進,在呂布沒有實施計劃之前,除卻曹操有丁點深思防備,其餘人壓根就沒想過。
有三十萬軍隊列陣在外,這人還敢大開關門,就這般衝出來!
這是何等的未將他們十八路諸侯放在眼中!
“說句不合時宜的話,我孫文台自詡不失為一員善戰之人,此前縱然早有耳聞呂布之威,可直到今日,我才終於是佩服了他!”孫堅苦歎搖頭。
昔日,雖說他一時不備,輕敵了華雄,導致被襲營損毀了糧草輜重。
可卻從未將華雄當成能夠與自己匹敵的對手。
在孫堅看來,一員主將,僅靠逞匹夫之勇,是非常不稱職的!
就好比汜水關一戰,華雄遭遇大敗,自己重傷垂死,其結果是什麼?
結果就是汜水關仍然有著為數甚多的守軍,麵對聯軍卻沒了一戰之力!
反說回呂布,這個人自從加入董卓之後,名氣是越來越大,名頭是越來越響!
以前不過常被人稱為邊塞飛將,可後來短短一年,就變成了所謂的天下第一!
甚至就連昔日征討白波軍,都被董卓昭告天下,說什麼他的天下第一猛將,能夠一人襲百裡,單騎踏千營!
聽聽,這不是在扯淡是什麼?
吹得也太大了些!
正因這種種因素,再結合呂布之前的戰場表現,幾乎都體現在他的神勇與個人武力上,這才導致孫堅對其產生了質疑。
他認為,呂布之所以能夠名震天下,這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出自董卓在為其造勢。
呂布是董卓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為呂布造勢,也等於為他自己造勢。
“孫將軍何出此言?怎的就突然佩服起了那呂布?”袁紹出言問道。
孫堅平複了一下心境,反問道:“盟主以為,臨戰之將,所具備的最主要品質是什麼?”
“自然是為將者的勇猛!一將之勇,可激勵千軍!”韓馥第一個答道,說罷他還瞥了眼身旁的潘鳳。
孫堅禮貌微笑,沒搭理他。
膚淺。
怪不得在冀州,被占據渤海那一畝三分地的袁本初玩弄於股掌之間。
就算拋開袁紹有袁氏的身份,單憑手段與認知,韓馥都與其有著巨大的差距。
袁紹是要談論正事,可沒工夫在這打什麼啞謎,再說,待會兒可得私下裡好好安撫安撫自己的“好弟弟”。
沒瞧見袁術臉上的鐵青馬上就要把營帳掀翻了。
“孫將軍,這一員合格的將軍,所需要具備的因素太多了,兵法韜略、練兵之道、個人勇猛等等,具備所有的品質就已經可以稱得上世間少有的名將了。”
“若是有話,不妨直說就是。”袁紹皺眉道。
孫堅直言不諱道:“臨戰之將,最能體會其真實水準的是對戰機的把握!而呂布,則完完全全做到了這一點,近乎可以說是完美的時機掌控!”
“這也是為何在下之前沒想到呂布會衝出關外的原因!因為在下一直以為,呂布也不過是空有匹夫之勇,不是合格的大將之才!”
“這次,他先是早早抵達關內隱忍不發,虎牢關一切照舊,讓我們仍然以為援軍未到,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將他人的誘餌當成了戰機,貿然發起總攻!”
“結果,諸公自然看到了,他采用這種方式疲敵我方!不間歇猛攻了兩個時辰的虎牢關,不但未取得應有的戰果,還讓我軍在持續的無用進攻中士氣竭儘!在嚴寒中列陣過久,戰力更是大打折扣,無法應對呂布以逸待勞之下所率領的西涼鐵騎!”
“就好比曹將軍之敗,將軍麾下戰將的實力,我們是有目共睹的,可他們是全盛時期麼?士卒無法長久抵禦嚴寒,諸位將軍也是人,體力與靈動都大打折扣!”
“否則,未必就不能留下他們!”
“當然,我孫文台佩服就佩服在這一點!呂布這個人,他將一切都算了進去!甚至恐怕還未到達虎牢關時,就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