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件本該捅破天的大事,無聲無息的被化解之時。
昏迷數日的袁紹也同樣在滎陽行所內蘇醒。
他的氣色看上去恢複的很好,麵色紅潤,氣機穩固,隻是左臂有些不自然的下垂,無法做出靈活的動作。
袁紹醒來後,得知的第一件事,就是喬瑁、張楊、韓馥、孔融等四路諸侯的離去。
加上戰死的五路諸侯,還有奉命趕回山陽處理後方事務的袁遺,名義上被幽州牧劉虞以鮮卑進犯為由所召回的公孫瓚。
當然,劉虞究竟有沒有召,不得而知,反正公孫瓚是這般說的。
他一走,自然將小弟劉備也帶走了。
現如今仍留在滎陽的諸侯,就隻剩下了袁術、曹操、孫堅、陶謙、張邈張超兄弟。
以及從中牟趕赴的左車騎將軍朱儁。
算上袁紹本人,共計八路人馬。
想當初,十八路諸侯聲勢震天,沒曾想,經虎牢一戰,死的死,散的散,隻剩了這麼點人。
“這些家夥……嘖,永遠都成不了氣候!稍微遇到點挫折,便打了退堂鼓,跑的比兔子還快!”袁紹初一蘇醒,各路領軍人物便都趕來看望,齊聚一堂。
說完,他將冷冽的目光拋向了袁術。
這個不成器的“好弟弟”!
若不是他在後軍最先逃跑,哪能導致各路諸侯跟著一起跑,連帶著軍隊也陷入了混亂之中!
這才導致敗退的如此迅速!
袁術眼觀鼻,鼻觀心,仰著腦袋,正襟危坐,好似沒聽到袁紹的諷刺之語,和那再明顯不過的目光暗示。
“現如今,留在這裡的諸位,都是目光長遠的英雄豪傑!紹敬佩!也承蒙諸位不棄!”袁紹沒再自稱盟主,他起身,忍著腋下的不適,抱拳拱手,對各路剩餘諸侯致謝,滿臉真誠。
“本初兄!哪裡的話!國賊一日不除,我一日不安!你尚且留在滎陽,我等豈能驚懼潰逃,如那些烏合之眾一樣?”曹操開口回應,對袁紹,他有很多很複雜的心思,但目前為止,欽敬還是占據大頭。
虎牢之敗,罪確實不在袁紹。
論背鍋,怎麼也輪不到這位殫心竭慮的盟主,他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一切,甚至親自率領中軍,親赴戰場與董卓決一死戰,陷入重傷昏迷。
這是何等的氣魄與決心?
袁紹是什麼人,四世三公,名門貴胄,諸侯盟主,天下第一個敢孤身對董卓拔劍的男人!
這位地位尊崇的領袖,都敢上戰場和董卓短兵相接,誰還能多說一句?
但戰爭就是這樣,風雲變幻,任何時機都不會按你所想的那樣發展。
就好比呂布的死而複生,麴義的反叛,甚至袁術拋下後軍,化身虎牢車神,駕著馬車狂飆,直至一口氣跑到滎陽。
誰能想得到這些突發情況呢?
聽得曹操之言,袁紹重重點頭,隻有阿瞞,才是真正的好兄弟啊!
無論什麼時候,他都不會棄我而去!
袁紹不禁想起青少往事,那年是建寧二年,曹操初入洛陽,入太學。
他已是太學中的領軍人物,同輩中的佼佼者,可謂是高乾子弟的領頭羊。
於是,曹操也成了他眾多追隨者之一,並且隨著相處,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相交莫逆,直至如今。
等時局穩定之後,自己一定要幫阿瞞一把,資助他,讓他擁有自己的地盤。
回過神來,袁紹再度看向了孫堅,他帶著歉意道:“孫文台將軍,紹之前中董賊奸計,以至於對將軍多有猜忌,紹在這裡對將軍賠個不是!望君勿怪!”
孫堅有些吃驚,沒想到袁紹會這般懇切,雖然他之前對其頗有微詞,可伸手還不打笑臉人。
況且袁氏、袁紹的威望地位還在這擺著。
“哪裡哪裡!此等小事,在下已不記掛!”孫堅如是說道。
袁紹鬆了口氣,默默點頭後方才落座,當下聯軍遭逢大敗,必須得先穩定住軍心,籠絡住這些還未離去的諸侯。
他並沒有放棄攻伐董卓。
因為他還有後手,最後一招棋,依然能夠對西涼軍造成威脅!
“朱儁將軍,那二位,您已經聯絡過了吧?”袁紹看著坐在旁邊的一位老將。
那老將身板寬厚,滿頜灰白的短須,麵容剛硬嚴肅,端坐於席,雙手撐膝,儘顯雷厲風行,正是漢左車騎將軍朱儁,位比上卿。
對於這位朝廷的元老大將,曾與盧植、皇甫嵩共平黃巾,也是唯一一位在靈帝時期擊敗過黑山軍的將軍,並且領的是家兵與郡兵,還不是率朝廷大軍征剿。
朱儁頷首點頭,聲音渾厚氣壯,淡淡道:“早在虎牢戰事膠著之際,我就已經差人去聯絡了他們二人,想必現在這會兒,也該有了抉擇。”
“隻待他們動兵,先奪長安,再直擊洛陽,我方趁勢從汜水不惜代價猛攻,擊破徐榮!那麼本就傷亡過半的西涼軍,也就大勢已去!”
袁紹捏了捏拳,長舒口氣,臉上儘是傲然,笑道:“好!隻待那二位發兵,我們就與徐榮開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