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8月12日。
經過大半個月的等待,張揚終於等來了袁老師的消息。
徐飛在電報內詳細彙報了他們三人目前的情況。
自從1901年袁老師當上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以封疆首吏的地位,致力於清末新政的實施與推行,全麵移栽西方的製度與生產方式。
他在體製內設立了許多新的機構,分頭實施和督導新政運作:
設立軍政司主持練兵事務。
設立學務處(後改為學校司)主持舉辦新式學校,取代舊式私塾。袁老師認為“教育為立國之本”,“小學尤為教育之本”。
設立工藝局,主持全省各府州縣工礦實業的興辦與推行。
設立農務處,倡導全省農業的改良。
設立巡警局,創立近代巡警,推行全省。
在天津等大城市進行近代市政建設。
引進西方司法製度,建立司法、審判體係。
成立商會,建立近代化實業家組織。
成立銀行,建立近代金融製度。
經過三年改革,直隸已成為除東北外全國實行新政的模範省。
袁老師成為全國推行新政的中堅力量,清政府授予他參與全國性政務的九項兼差,計有參與政務大臣、練兵事務大臣、辦理京旗練兵大臣、會議商約大臣、督辦(關內外、津鎮、京漢)鐵路大臣,督辦電政大臣(管理電報局、輪船招商局)、預備立憲的“編篡官製官”等。
同時參與舉凡國家政務、政治、軍事、經濟、外交,以及當時的高科技近代交通、電訊等各領域事務的決策與管理。
1902年6月,京師設練兵處,以清廷宗室慶親王奕匡總之,而袁老師實董其事。
奏定北洋營製餉章,先練常備軍左右二鎮。
選旗丁為“京旗常備軍”(後為北洋第一鎮)。
9月,“北洋常備左鎮”先成(後為北洋第二鎮)。
11月,櫻俄戰事起於東北地區,北洋防務緊急,乃成“北洋常備右鎮”(後為北洋第四鎮),並武衛、自強軍改編為北洋第三鎮。
1903年2月,以第二鎮之一部,及武衛右軍之先鋒隊,合並擴充編製為北洋第五鎮。
而以第三鎮之一部,及武衛、自強軍編餘部隊擴編為北洋第六鎮,舉行秋操於直隸之河間。
北洋六鎮於是完成,而北洋陸軍之聲譽,遂布滿全國。
袁老師一時間風頭正盛!
而徐飛、聶晨江、許世元三人已經成為了袁老師手底下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