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柏林,無憂宮
絕望如同柏林冬季的濃霧,緊緊包裹著這座搖搖欲墜的皇宮。
窗外,遠處傳來的炮聲越來越清晰,其間夾雜著城內騷亂的喧囂。
皇帝威廉二世癱坐在椅子上,往日的傲慢與威嚴已被徹底擊碎,隻剩下麵對末路的恐懼與茫然。
他的將軍們垂首而立,無人能提出挽狂瀾於既倒的方案。
就在這時,一封絕密電文通過僅存的、由炎國情報部門“偶然”保全的線路,送到了皇帝手中。電文來自奉天,發自首席張揚本人。
電文內容極其簡短,卻字字千鈞:“威廉陛下:柏林危殆,帝國傾覆在即。英法之意,非僅勝戰,乃欲絕德意誌之根脈,永世不得超生。
炎國秉持《奉天公約》之公義,不忍見德意誌文明核心毀於一旦,亦不容戰後秩序陷於複仇之混亂。
若陛下信我,願行非常之事,挽狂瀾於既倒。
然,需陛下授權。
細節,可由我外交大使全權代表與陛下密商。
時不我待,望速決斷。張揚。”
威廉二世的手劇烈顫抖著。
這像是魔鬼的契約,但也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他環顧四周,看到的隻有一片死寂的絕望。
最終,求生的本能和保住霍亨索倫王朝最後一絲顏麵的渴望壓倒了一切。
是夜,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一名炎國特使在忠誠的皇室近衛軍護送下潛入無憂宮。
一份厚厚的、條款未知的文件被放在皇帝麵前。
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威廉二世在巨大的壓力和時間緊迫下,顫抖著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條約內容成為最高機密,但代價必然驚人——可能是巨額的、世代償還的戰爭賠款轉移,可能是關鍵工業技術和人才的無條件轉讓,可能是海外殘存資產的徹底移交,甚至可能包括未來德士蘭在外交和軍事上一定程度受炎國指導的承諾。
同日淩晨,奉天,聯合國際總部。
一場麵向全球的緊急新聞發布會召開。
首席張揚親自出席,麵色冷峻,語氣前所未有的嚴厲。
“致英士蘭、法士蘭政府及聯軍最高司令部:
“我方基於《奉天公約》維護人類和平與正義之根本宗旨,已多次呼籲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然,爾等置若罔聞,一意孤行,執意將戰火引向德士蘭平民聚集之首都柏林,其行為已嚴重違背公約精神,構成潛在之反人類罪風險,並極可能造成不可挽回之文明浩劫!”
“為此,炎國及聯合國際莊嚴宣告:要求英法聯軍立即停止一切進攻行動!
限於三日內,全部撤離德士蘭國境!返回1914年戰爭爆發前之控製線!”
“若逾期未果,我方將依據公約賦予之權力與責任,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包括武裝力量——進行強製調停,以阻止災難發生!
一切後果,由爾等承擔!”
通告如同晴天霹靂,震撼了全世界。
如此強硬、直接的最後通牒,來自一個並未直接參戰的國家,這是曆史上從未有過的事情!
倫敦和巴黎的反應是震驚,隨後是極度的憤怒和蔑視。
“狂妄!赤裸裸的狂妄!”
英士蘭首相在唐寧街咆哮。
“他以為他是誰?上帝嗎?我們在戰場上流血犧牲換來的勝利,他一句話就想抹殺?”
“虛張聲勢!”
法士蘭總理同樣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