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年輕助手全身心投入到“光河音樂網絡”的建設中。他幾乎每天都在與不同國家的音樂人、誌願者和技術人員視頻通話,討論網站的設計、直播功能的實現,以及如何讓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在這個平台上輕鬆交流。
有人質疑他的計劃過於理想化,甚至有人勸他放棄,說這樣的跨國音樂交流項目需要巨額資金和龐大的團隊支持,僅憑一個人和一塊古老的玉佩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年輕助手並沒有被這些質疑嚇倒。他想起了那個紮著馬尾辮的女孩,想起了海邊木棚裡的那場分享會,想起了無數封來信中流淌的真誠與希望。
“如果沒人開始,就永遠不會有光河網絡。”他在一次視頻會議中堅定地對團隊成員說。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被他的熱情和信念打動。有人主動提供服務器支持,有人設計了簡潔美觀的界麵,還有人製作了多語言的翻譯係統。誌願者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光河挑戰”,邀請人們上傳自己的音樂和故事,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正在醞釀的項目。
就在平台即將上線的前一周,年輕助手收到了一個意外的包裹。寄件地址來自那個偏遠小鎮,郵戳已經有些模糊。他拆開包裹,裡麵是一本厚厚的樂譜,封麵用彩色鉛筆寫著——“孩子們的光河”。
樂譜第一頁夾著一封信,是那個女孩寫的:
“我已經回到學校,和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個音樂社團。我們每周都會去附近的孤兒院教孩子們唱歌彈琴。他們的聲音雖然稚嫩,卻像清晨的陽光一樣純淨。這本樂譜記錄了我們一起創作的歌,希望能成為光河網絡的第一份禮物。”
年輕助手捧著樂譜,手指輕輕撫過那些歪歪扭扭的音符,仿佛能聽見孩子們在陽光下放聲歌唱的聲音。那一刻,他更加確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光河音樂網絡正式上線的那天,世界各地的音樂人同時在線,分享著各自的旋律和故事。有人在雪山腳下彈著吉他,有人在擁擠的地鐵裡清唱,還有人帶著孩子們在廣場上合唱。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樂器,卻都傳遞著同樣的情感——希望與連接。
年輕助手站在攝像機前,向全世界的觀眾介紹了光河的故事。他談到了那條看不見的河流,談到了那個紮著馬尾辮的女孩,談到了海邊木棚裡的分享會。最後,他播放了那首《光的延續》,邀請所有在線的人一起哼唱旋律。
屏幕上的評論區不斷滾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留言:
“我在非洲,聽到這旋律時哭了。”
“這是我和奶奶第一次一起聽歌。”
“謝謝你們,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
那一刻,年輕助手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他知道,光河已經不再隻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正在發生的現實,一條真正跨越時空、連接人心的河流。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光河網絡的用戶越來越多。有人通過平台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朋友,有人在音樂的鼓勵下重新麵對生活的困難,還有人因為一段旋律結識了一生的伴侶。
年輕助手繼續他的旅程,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帶著玉佩和那本“孩子們的光河”樂譜,邀請當地的人們加入這個不斷延伸的音樂網絡。他明白,光河的流淌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而他隻是其中的一條細小支流。
一天傍晚,他站在一座陌生城市的屋頂,看著夕陽緩緩沉入高樓之間。城市的燈光像無數條光的河流在街道中交織流淌。他握緊玉佩,輕聲說:
“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玉佩微微發熱,仿佛在回應他的話語。而在遙遠的小鎮上,那個女孩正和孩子們一起,抬頭望向星空,唱著那首屬於他們的歌。歌聲穿越山川大海,穿越城市與鄉村,彙入那條永恒流淌的光河之中。
喜歡16歲賣唱出道,嚇懵現場歌手請大家收藏:()16歲賣唱出道,嚇懵現場歌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