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州。
一大隊人馬,拉十數輛車,沿著山路蜿蜒向上。
此處人跡罕至,荒草叢生,甚至都無一條像樣的大道。
十幾輛車在山路間走的極為困難,速度極慢,而且需要人在前不斷開道。
僅僅十裡之外,便是一條平坦官道,不僅不需翻山越嶺,更平坦順當。
可哪怕如此,這群人仍舊不辭辛苦,硬要沿著山路蜿蜒向上。
至於緣由,便是因為這隊人馬,做的是販私鹽生意。
那十幾輛馬車上麵,藏得是粗鹽。
這群人也稱為鹽梟。
天生與朝廷作對,與官府搶利。
無論南北,所有私自販鹽之人,一旦超過五斤,便要殺頭!
可哪怕如此,天下各地私鹽販子仍舊是層出不窮,殺了一批就又來一批。
隻因為利潤實在是太高,足夠去鋌而走險。
鹽的重要性無需多言,自古以來便是被朝廷牢牢握在手中。
隻要朝廷牢牢抓住售鹽的權利,便會有源源不斷地的收入湧入國庫。
官鹽價格極高,催生出無數私鹽販子。
最前方,是兩位男子。
一位是留著八字胡的中年男子,身形消瘦,卻眼神明亮。
另一位是一位年輕人,讀過不少書,也走過不少路,書卷氣與匪氣皆備。
八字胡的中年男子名為周寶泉,是涼州最大的幾個私鹽販子之一。
周家世代販私鹽,到周寶泉如今已經是第三代,家財萬貫。
而那位書卷氣與匪氣皆備的年輕男子,名為王一。
前些年,這位年輕人躋身周家販私鹽的隊伍。
這位年輕人頭腦活絡,為周家新開出一條販鹽、銷鹽的私道。
周家能夠越做越大,王一居功至偉,如今已經是周家的座上賓。
周寶泉勒住韁繩,看了眼身後的車隊,隨後伸長脖子,看著前方的山路。
“翻過這座山頭,再走三十裡,就到了博源郡。”
說罷,周寶泉看向身旁的王一,笑道:“此次過後,必然是大賺一筆,這些年還要多虧了你。”
王一隻是笑了笑,說道:“還是要小心。”
周寶泉不置可否,一邊開路,一邊問道:“王一,你一個正兒八經的讀書人,憑你的功底,考取功名是信手拈來,怎麼非要來和我做這殺頭的買賣?”
王一則是搖了搖頭,說道:“走過些路,便覺得考取功名,反而並非我願。”
周寶泉卻是更加疑惑,說道:“讀書不為功名,怪哉。”
“販私鹽是大罪,不去作官老爺,反而作這把腦袋栓在腰上的活,你是為了錢?”
“更不可能。”
剛一說完,周寶泉便瞬間反駁自己。
要說眼前這位年輕人是為了錢,那更是絕無可能。
這幾年下來,周寶泉清楚至極,王一絕對不是貪圖錢財之人。
不為名,不為利。
那是為了什麼?
喜歡我當天下第一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當天下第一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