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現,葉府的藥園裡已經傳來了輕微的響動。十六歲的葉知秋正跪坐在藥案前,仔細研磨著一味珍貴的藥材。旁邊的藥爐裡氤氳著淡淡的藥香,那是大姐葉知昭正在熬製的一副偏方。
"三妹,動作要輕些。"葉知昭頭也不抬地提醒道,"這味何首烏年份久遠,稍重就會破壞藥性。"
葉知秋微微點頭,放緩了手上的力道。她能感受到藥材在砂缽中細微的質地變化,這是父親教導的"心中有度"。太重則傷藥性,太輕則不儘其效,需得恰到好處。
"大姐,你說父親為何要我們天不亮就起來習醫?"二姐葉知暖從藥房裡走出來,手裡捧著一摞醫書,"其他大夫家的孩子可沒這麼嚴格。"
葉知昭終於從藥爐前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深意:"父親說過,醫者救人,不能隻靠一時之勤,要在平日裡積累。就像這藥爐裡的湯藥,火候要慢慢來,才能出好藥。"
正說著,藥園的竹門被推開,年僅十四歲的四妹蘇如意蹦蹦跳跳地走進來:"姐姐們又在鑽研醫術啦?我剛從外麵聽說,城南出了一樁怪病,太醫院的人都束手無策呢!"
葉知秋的手微微一頓。她知道四妹雖是養女,但父親對她也是一視同仁。隻是不知為何,蘇如意對醫術始終提不起興趣,整日裡更喜歡打聽外麵的消息。
"知秋,來。"葉知昭招呼道,"這副藥快熬好了,你來聞聞火候可到了。"
葉知秋放下藥缽,走到藥爐前。清晨的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在爐上,藥汁的氣味若有若無。她微微俯身,仔細嗅聞。
"火候剛好,"她斟酌著說,"藥香內斂,不燥不膩,應該是到了。"
葉知昭露出欣慰的笑容:"不錯,你在辨識藥性上的天賦,比我們都強。"
葉知暖湊過來看了看藥汁:"這是為誰熬的藥?配方倒是很特彆。"
"是給東市李員外的夫人。"葉知昭一邊小心控火一邊解釋,"她有心疾,尋常藥方不對症。我看她脈象有異,昨晚琢磨了一宿,想出這個新方子。"
蘇如意好奇地問:"李員外可是很有錢的,這副藥要多少診金啊?"
"診金?"葉知昭皺眉,"父親說過,醫者重德不重利。這方子能治她的病就好,哪裡談得上診金多少。"
正說著,一陣沉穩的腳步聲從外麵傳來。四姐妹連忙整理衣冠,恭敬起身。葉府老爺邁步入園,一眼就看到了藥爐旁的情形。
"知昭,這藥熬得可還滿意?"
"回父親,"葉知昭恭敬地說,"這是給李員外夫人的方子,我按照她的脈象特製的。"
葉老爺走近藥爐,輕嗅了一下:"火候倒是掌握得不錯。不過"他頓了頓,"光靠一副藥,恐怕還不夠。"
"父親的意思是?"葉知暖問道。
"醫者治病,不能隻看表象。"葉老爺緩緩說道,"這李夫人的心疾,表麵看是身子虧空,實則與心結有關。光開藥方,不解心結,終是治標不治本。"
葉知秋若有所思:"父親是說,要先解開她的心結?"
"不錯。"葉老爺欣慰地看了她一眼,"我查過了,她這心疾是從兒子夭折後開始的。藥再好,也比不上一句暖心的話來得有用。"
四姐妹聽得認真。這就是父親常說的"醫者仁心",不隻是開方製藥,更要懂得病人的痛苦。
"對了,"葉老爺忽然說,"今日午後,你們隨我出診。記住,看病問診不是走過場,要用心體會每個病人的苦楚。"
說完,他轉身離去,隻留下四姐妹在晨光中繼續各自的功課。葉知秋重新回到藥案前,忽然覺得手中的藥材似乎有了新的意義。
"知秋,"葉知昭忽然叫住她,"你的眼光最準,來看看這藥的火候。如果要讓病人服用,還得再熬多久?"
葉知秋重新來到藥爐前,仔細觀察藥汁的顏色和氣味。這是一門精深的功夫,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她回想父親的教導,漸漸沉浸在醫道的思考中。
"再小火慢燉一刻鐘。"她終於開口,"藥性已經充分發揮,但還需要一些時間讓各味藥材更好地融合。"
葉知昭點頭讚許:"不錯,你把握得很準。這就是父親常說的"心中有尺",光靠經驗是不夠的,還要有一顆體察秋毫的心。"
陽光漸漸升高,照亮了整個藥園。姐妹幾個各自專注於手中的活計,偶爾交流幾句心得。這樣的清晨,是她們最珍惜的時光。
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寧靜。一個下人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大小姐,不好了!李員外府上派人來說,夫人病情突然加重!"
葉知昭立即起身:"知秋,你跟我一起去。知暖看著藥爐,如意去稟報父親。"
葉知秋收拾了醫具,跟著大姐快步走出藥園。她知道,這將是一次難得的實踐機會,要把父親教導的醫道真諦運用到實處。
(後續內容繼續展開,描寫姐妹倆為李夫人治病的過程,體現醫者仁心的主題。限於篇幅,先展示到這裡。需要我繼續完成這一章的後半部分嗎?)
喜歡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請大家收藏: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