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祁同偉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盯著她。
“陳陽,幫我個忙。”
“你說。”
“在港島,什麼字典或者人手一本的暢銷書最常見?”
陳陽雖然不解其意,但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撥通了內線電話,對自己的手下下達了命令。
“去最近的書城,把市麵上最常見、銷量最高的工具書、暢銷書,都給我買回來,要快!”
效率極高。
不到半小時,十幾本書就被搬了進來,堆在桌上,其中有聖經,有年度暢銷小說,還有幾本厚重的辭典。
祁同偉首先拿起了《聖經》。
這是西方世界最常見的密碼本,但他簡單核對了一下,發現完全對不上。
他沒有絲毫氣餒,目光冷靜地掃過書堆,最後,視線定格在一本深藍封皮的《港島綜合大辭典》上。
就是它了。
一個逃到港島尋求庇護的人,最需要融入的,就是當地的語境。
祁同偉翻開辭典,手指迅速地在書頁間跳躍,將信件裡的詞語、頁碼、行列數一一對應。
一個個看似不相乾的字,被他從辭典的汪洋大海中精準地捕撈出來,然後串聯成句。
陳陽在一旁看得心驚肉跳,她眼睜睜地看著祁同偉的表情,從最初的凝重,到後來的專注,再到此刻,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而殘酷的微笑。
他找到了。
祁同偉將破譯出的內容寫在紙上,遞給陳陽。
其中一條信息,讓陳陽的呼吸都為之一滯。
【1998年8月28日,新港實業,對衝三成資金。】
僅僅這一條,就不是普通的經濟犯罪。
這是從背後捅向國家的一刀。
就憑這一條,足以讓劉民,連同他背後的劉生和整個劉家,墮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陳陽不可思議的看著祁同偉,她知道破譯,但沒想到能親眼看到有人在她麵前破譯。
這個人還是祁同偉。
就像是變魔術一樣,從一堆書籍裡慢慢的找出對應,然後串成了一句話。
這還是之前那個有點憨憨的祁同偉嘛。
此時,陳陽再也不會懷疑當時在氣象局搞出那個設備的功勞。
當時她還聽說是祁同偉在司法所的三年看了很多書,當時就覺得是一個強行帶入的笑話,現在她信了。
這些東西交給京都那些專家,也不一定能比祁同偉快多少吧。
祁同偉順著瑞士信貸這條線追查下去,一個個電話打出去。
“幫我查一下這個賬戶。”
“這個時間點的這個股票的大客戶異動,留意一下。”
很快,一個個信息又彙總回來。
祁同偉就像是一個發號施令的元帥,戰爭還沒開始,就已經預測到了結果。
陳陽看著反饋回來的消息,她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祁同偉這不是在找線索,他是有了結論,去驗證自己的結論。
過程比想象中還要順利,順利得令人不安。
所有的資金流轉,最終都指向一個在巴東注冊的離岸公司。
祁同偉看著傳真機緩緩吐出的資料,上麵印著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名字。
“瓦爾哈拉戰略方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