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今日,盛元帝似乎才真正看清自己的兒子。
墨粼的長相酷似年輕時的盛元帝,可除此之外,墨粼哪哪都與盛元帝不一樣。
盛元帝的四個孩子之中,就屬墨玖安與他最像,脾氣秉性,還有渾身散發的氣場仿佛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隻不過,墨玖安身上還多出了她母親的溫柔與神性。
而太子墨粼身上,見不到盛元帝那股子懾人的威嚴。
墨粼更像一塊溫潤高貴的美玉,並無明顯的棱角,包容性強,情緒穩定,又飽讀詩書,文采斐然,所以墨粼並不像皇宮裡勾心鬥角長大的孩子,反而像極了聖人書上所說的,真正的君子。
這也正是盛元帝所希望看到的儲君的樣子。
盛元帝並不希望墨粼像他。
盛元帝不知道古時那些君子到底是什麼模樣,所以他隻能按照那些聖人書裡寫的那樣,培養出一個完美的繼承人,從內而外品行高端的人,就像律法天秤,公平,無私,且克製。
正因做過皇帝,盛元帝知道這個位置有多難坐。
坐上這個位置的人,不能有私心,不能心軟,同時也不能冷酷無情,嗜血暴力。
多情心軟的人,固執極端的人,甚至太過果斷的人,都做不好皇帝。
若這樣的人坐了皇位,那就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可偏偏,皇帝不能不管不顧。
肩上壓著的責任會逼他重新振作起來,逼他忍受這靈魂缺失的痛,每日每夜地折磨他。
是盛元帝不想報仇嗎?
是盛元帝不想廢後嗎?
若可以,盛元帝甚至想過禪位。
那是二十年前,盛元帝與蘇樾關係最僵的時候,盛元帝腦子裡一閃而過的想法。
那時,墨玖安剛出生不久,盛元帝和蘇樾總是小吵不斷,朝臣聯名彈劾蘇貴妃,要求盛元帝處死妖妃,與此同時,謝皇後設計做局,讓盛元帝和蘇樾鬨了不少的誤會。
就在那時,盛元帝甚至想過為了心愛的人,將這辛苦打來的天下拱手讓人。
可這種想法轉瞬即逝,他很快就找回了理智。
因為他知道,沒有皇權,他更護不住心愛的人。
再後來,蘇樾攜一歲的公主出逃,一走就是十一年,杳無音訊。
盛元帝知道謝氏害死了蘇樾,他想過出兵滅了謝氏,可那時的他不能這麼做。
他又等了八年,時至今日才向謝氏下手。
謝衍對容北書說,盛元帝會見好就收。
這一點,謝衍猜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