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皖蘇也看出來,她媽今天晚上好像有點奇怪。
一會兒問齊紅梅生日,一會兒又問齊紅梅小時候的事……
林皖蘇隻知道齊紅梅是個孤兒,但並不知道她小時候是如何生活的。
齊紅梅跟著林皖蘇來到京市,見林皖蘇一家人生活的如此溫馨,說實話,她心裡麵非常的羨慕。
當韋瑾瑜問起她小時候的事,齊紅梅心裡不禁有點疑惑。
她是三年前從某朝穿來的,她隻能從原主的記憶中去尋找小時候的事。
在原主模糊的記憶中,養父母家是在西省的一個小山村,與省城距離並不是太遠。
其實,原主在九歲時,才知道自己不是養父母親生的。
原主並沒有三歲之前的記憶,她聽村裡人說,養父母不能生孩子,在那個炎熱的夏天,養父母從外麵把她帶回到小山村。
那年她好像才三歲模樣。
養父母當時跟村裡人說,原主是他們親戚家的孩子,因為家裡孩子多養不起,才把她送給了他們。
但村裡人都說,原主剛來的時候,頭上用紅頭繩紮著兩個揪揪,穿著個小花裙,腳上還穿著紅色的小涼鞋,眼睛大大的,長的漂漂亮亮,並且知道自己的名字叫丫丫,口齒伶俐,一看就不是鄉下的孩子。
養父姓齊,因為原主的右耳朵後麵有個梅花胎記,所以給她取名齊紅梅。
在原主模糊的記憶中,養父母對她還挺好的,畢竟她是家裡唯一的孩子。
後來,由於家鄉連著遭遇了兩年旱災,在小山村生活不下去了,村裡人都到外麵去逃荒,養父母也隻好帶著她外出去逃荒。
誰知在逃荒的途中,養父母因病相繼而亡,原主隻能獨自一人流浪討飯,14歲那年冬天,她差點凍死在路邊,幸好善良好心的婆婆發現了她,並且把她帶回家收養。
婆婆收養原主的那年,也正是翟銘遠當兵的那一年。
翟銘遠在外當兵,原主陪著婆婆在家裡作伴。
婆婆對她非常好,一直把她當兒媳婦養著。
原主18歲時,由婆婆作主,把她嫁給了21歲的翟銘遠。
三年後,原主跳河了,她就從某朝穿了過來……
齊紅梅把原主小時候的事,簡單的說了一下。
她並沒有提及原主結婚三年之後跳河的事。
韋瑾瑜聽完,不禁眼睛一亮,時宜筠曾經說起過,她小女兒的乳名也叫丫丫,並且右耳朵後麵有一個梅花形狀的胎記,是生下來就有的。
時宜筠的小女兒是七月七生日那天丟失的。
聯想到齊紅梅的身世,韋瑾瑜大膽猜測,齊紅梅很有可能就是她戰友時宜筠丟失了十八年的女兒。
說完原主小時候的事,齊紅梅還是忍不住問韋瑾瑜,“韋姨,您有什麼事嗎,怎麼想起來問我小時候的事呀?”
林皖蘇也看得出來,媽媽對齊紅梅的身世非常感興趣。
雖然齊紅梅沒有明說,但林皖蘇心裡很清楚,齊紅梅是從某朝穿來的,她剛才說的隻是原主小時候的事。
林皖蘇也不解的問了一句,“媽,到底是怎麼回事呀?
韋瑾瑜想了一下,給林皖蘇和齊紅梅解釋道,“我有一個戰友叫時宜筠,抗戰時我倆在一個衛生隊,抗戰結束之後,分開去了不同的部隊,後來我到了京市軍醫院,而她去了西京軍醫院,前幾年聯係時,我聽她說,她的小女兒在三歲時不甚丟失,她們一家人一直在不斷尋找,可十八年過去了,至今沒有任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