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知青從縣城的廢品收購站搶購了幾套高中課本和複習資料,打包帶回了大河村。
他回來之後,繪聲繪色的給大夥講,其他的十幾個知青點,如何在廢品收購站搶購複習資料。
聽說有許多人為了買高考的複習資料,個個穿著厚棉襖,搬了個小凳子,在縣新華書店冷嗬嗬的排隊等了一晚上。
他們在得知恢複高考的消息之後,馬上就開始行動,到處忙著找高中課本和複習資料。
誰也不知道縣新華書店有沒有高中課本和複習資料,隻想著來碰一碰運氣。
可是等新華書店開門之後,還是讓眾人失望了。
新華書店沒有他們想要的高中課本和複習資料,他們隻有失望而歸。
有那些腦子靈活的,從新華書店離開之後,就直奔縣城的幾個廢品收購站。
一時間,幾個廢品收購站人滿為患,鬨哄哄的。
這些人大多是來買高中課本和複習資料的。
金知青去了幾個廢品收購站,才買到幾套高中課本和複習資料。
高中課本和複習資料買回來了,十幾個知青也不打牌了,也不再彈吉他唱歌了。
人人拿著高中課本,圍坐在一個大方桌前,開始認真複習。
遇到有不會的題目,大家互相討論一下,學習氛圍很濃。
沒有幾天,大隊就安排社員們和知青們去修水渠。
知青們一門心思複習,準備參加高考,上工哪有什麼積極性!
李書記漸漸發現,女知青們經常以生理期肚子痛為由請假。
而男知青們,除了吳知青,其他的知青,在修水渠的時候,不是這個扭著腳了,就是那個閃著腰了。
李書記心裡明鏡似的,這些知青們,就是想多請一天假,爭分奪秒的看書複習功課,準備迎接一個多月以後的高考。
李書記對此非常理解,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知青們多點時間看書複習。
但是,知青們跟李書記請假的次數多了,社員們看在眼裡,都開始有意見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知青們,隻想著參加高考,根本沒有心思上工。
“李書記,金知青前兩天扭著腳請假了,今天怎麼又請假了?”
“就是呀,李書記,知青們連著請假,都沒有人上工了,你扣他們多少工分呀?”
麵對社員們的質問,李書記確實有點難做。
知青們可顧不了那麼多,不管社員們如何的不滿意,他們仍是接二連三的請假。
現在是備考的關鍵時候,他們隻想著能參加高考,順利拿到錄取通知書。
李書記隻好跟大隊的另外幾個領導乾部商量了一下此事。
李書記首先發言,“今天咱們開個會,商量一下知青們參加高考的事,大夥都說一下有什麼看法。”
大隊會計想了想,皺眉問了一句,“李書記,你給大夥說一下,現在恢複高考了,那以後是不是就沒有推薦上大學了?”
“是呀,這麼多年,不是一直推薦上大學嗎,怎麼又恢複高考了?”
“李書民,知青們這幾天不好好乾活,社員們都有意見了。”
除了李書記,大隊的其他幾個領導乾部對恢複高考的消息,還有點沒弄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李書記掃了幾人一眼,正色說道,“此次恢複高考,是國家的政策,知青們符合報名的條件,他們報名參加高考,我們作為領導乾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當然要支持。”
頓了一下,又說道,“咱們大隊的年輕社員,凡是符合條件,想報名參加高考的,我們也支持。”
李書記率先表態,支持知青們,以及符合條件的年輕社員,積極報名參加高考。
其他的幾個領導,見李書記表態了,他們也跟著表態支持。
他們也看出來了,知青們下鄉多年,好不容易盼來參加高考的機會,根本沒有心思去上工。
至於大隊的那些年輕社員,沒有一個是高中學曆的,有幾個是初中學曆,但是學習成績比較差,恐怕沒有人會報名參加高考。
知青們經常請假去複習功課,社員們則是每天都去上工。
社員們對此肯定會有意見。
既然如此,與其讓他們三天兩頭的請假,還不如乾脆給他們放長假,讓他們踏踏實實的去備考。
但是生產隊的工分就不能要了。
李書記考慮的比較長遠。
這些知青們下鄉插隊到大河村,時間長的,也有六七年了。
這裡是他們曾經勞動過的地方,可以說,也算是他們的第二故鄉。
不管怎樣,在人生關鍵時刻支持一下他們,也算是結個善緣吧。
若是這些知青們真能考上大學,等他們大學畢業之後,走上工作崗位了,有可能就是大河村的人脈資源。
大隊的幾個領導乾部商量之後,拿出了一致的意見。
李書記決定跟知青們談一談,跟他們商量一下這段時間如何備考的事。
吃了晚飯,李書記一路溜達著來到了知青點,抬眼就看到屋裡亮著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