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有句話叫做“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因此最穩妥的辦法,就是選一個見效快的項目做試點,一旦出了成績,到時候都不用說,那些老百姓就會主動來找鄉政府。
李達康思索了片刻,還是決定從鄭家村的豆腐入手。
一來,鄭家村的豆腐吃起來味道確實好,很有競爭力,並且豆腐的衍生產品還很多,比如豆皮、腐竹、豆乾、腐乳等等,附加值高。
這二來,信英雖然不是人口大市,但好歹也有三百多萬人口,這要是打開了銷路,光信英市的市場就足夠消化了。
而當務之急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就兩個,第一個就是找銷路,第二個就是路。
銷路很好理解,畢竟豆腐生產出來,終究還是要賣出去的。
而路的問題就不好解決了,這豆腐是易碎品,就官田這種路況,怕是豆腐還沒運到市裡,在路上就成碎渣了。
想到這,李達康就拿著做好的計劃書去找鄉黨委書記孫偉商量去了。
孫偉看了李達康的計劃書之後,是大力支持。
於是在李達康的提議下,孫偉臨時召開了一個黨委會。
在會上李達康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計劃,看到孫偉這個一把手都同意了,其它黨委委員也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對於他們來說,既然李達康想折騰就讓他去折騰好了,反正要是出了成績那在座的各位都能沾點光,要是出了岔子,天塌了還有高個頂著。
本來這事隻要孫偉和李達康這一二把手商量好了就行,但是個人決策和集體決策這裡麵的區彆可大了去了。
小心使得萬年船,李達康自然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就這樣,拉開了官田鄉經濟發展大幕的—鄭家村豆製品廠計劃,就在官田鄉黨委班子的集體表決中通過了。
會議結束之後,李達康麵色凝重地將幾位副鄉長召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裡,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顯得有些嚴肅和緊張。
官田鄉政府的配置是一正四副,但目前實際在崗的隻有三位副鄉長,另外一位副鄉長已經空缺一年多了。
縣委組織部不知道是忘記了還是出於其它原因,一直沒有把官田鄉政府的領導班子配齊。
隻見李達康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開口道:“經過深思熟慮,我打算在咱們鄉的鄭家村開辦一家豆製品加工廠,把鄭家村的特色豆腐賣到市裡去”。
“這個計劃剛才在黨委會上已經表決通過了,但是呢,當下還有一個最大的難題,那就是路”。
說到這裡,李達康稍微停頓了一下,用手指向一幅攤開在桌上的地圖。
接著,李達康繼續說道:“從鄭家村通往咱們鄉裡這段路程還好一點,也就十來公裡”。
“真正棘手的是從鄉裡前往縣城的這一段路,足有三十多公裡!”。
“即便咱們能夠籌集到足夠的修路資金,要想徹底修好這條路,恐怕也絕非短時間內所能完成的事”。
喜歡混官場是要講背景的,而我正好有請大家收藏:混官場是要講背景的,而我正好有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